金融
中国政府近期提出了支持铁路、城市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4G、环保等领域的稳增长措施,有舆论指新四万亿已经悄然来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种种迹象表'...
中国政府近期提出了支持铁路、城市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4G、环保等领域的稳增长措施,有舆论指 新四万亿 已经悄然来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种种迹象表明,新一轮投资潮已不再如五年前的 4万亿 般高调。官方媒体极力将新一轮投资热潮与当年的 四万亿 切割,强调这一次投资更加注重合理性和科学性,定位更准确,目标更明确,更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未来可持续发展。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要想保持稳增长,依靠投资发挥关键性作用,在短期来看,似乎已经不可避免。如此,目前的问题已不再是要不要增加投资,而是如何投资,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使其在最大限度发挥稳增长作用的同时,也将其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降至最低。 棚户区改造、中西部地区铁路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和地铁公共交通建设等这些项目被认为既能短期起到拉动投资和经济增长作用,又能长期优化经济结构。 很显然,新一轮投资厚载着刺激消费增长、提高城镇化质量、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乃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等诸多新命题。 如今,新一轮投资箭在弦上,但能否将投资与改革形成的 组合拳 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一切有待观察。 【更关注调结构】 8月下旬,在各界为下半年经济走势焦灼之际,相关部委应对经济下行的宏观调控政策已经提交决策者讨论。据悉,今年下半年开始,新一轮投资将陆续启动,总体投资规模达 万亿级 。 国家层面对新的投资拉动异常谨慎,决策者不再启用 N万亿投资 的概念,对于媒体出现的 新四万亿 的说法更是极力否认,更表示不可能出现像08年底那种大范围,大规模的4万亿投资,亦不会再现一拥而上的 盛况 。 08年推出的 4万亿 投资计划,在短期内有效地稳定了就业和增长,但地方债高企、投资低效、产能过剩加剧等负面效应在随后几年越来越突出。也正是如此,对于新一轮的投资启动,决策者将更为关注有效投资和结构调整。 8月上旬,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谈及经济形势和下半年宏观调控时指出,要 继续发挥好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保持合理的投资增长。要保证有限的政府投资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 徐绍史特别指出今后将扩大市场准入,破除民营企业的 弹簧门 玻璃门 旋转门 ,引导民间投资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等领域。 【稳增长第一位】 中国的经济形势在2013年上半年经历了微妙而复杂的变化,下行压力增加是上半年经济运行的显著特征。今年一季度,中国的出口数据光鲜,但后来被爆出数据不真实,深圳地区出现的出口 一日游 现象,到了四五月份被 打回原形 。5月份,出口仅增长1%,2013年上半年,出口对GDP的拉动只有0.1个百分点。 世界银行在今年中发布的报告中称,中国的高投资率可能无法维系,而如果投资在缺乏管理的状态下无序撤出,则会导致中国经济迅速减速,且如果投资回报率无法达到预期,很多发展项目的还贷将受到威胁,届时中国可能将被迫介入解决坏账问题。 7月30日,最高决策层召开专门会议,讨论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按照惯例,这种最高规格的经济形势分析会在每年的7月中旬和12月中旬召开,其中,7月中旬的会议将确定下半年的宏观政策基调和政策。 为了筹备此次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中央派出五个调查组,分赴各地调研。一位曾参与西北调查组的人士透露,地方最担心的是经济增速下滑,以及背后的质量、效益、就业和财政收入等相关问题。他表示,就目前的现实来看,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投资,都呈下降态势。 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是最重要三大投资领域,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速度在下降,房地产投资相对稳定,基础设施投资明显下降,不管是公路还是铁路。 虽然对于中国经济的整体走向仍众说纷纭,但地方对经济增速下滑的担忧,已经通过调查组等渠道传递到中央决策层。 在7月中央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之后的政策表述中, 稳增长 被置于第一位,紧随其后的是 调结构 促改革 。 【 新四万亿 如何出手?】 然而, 4万亿 殷鉴不远,新一轮投资将如何出手? 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一天以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部署,从 看不见 的市政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到 看得见 的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以及地铁、轻轨等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建设都涵盖其中。同时,会议还将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从年初的6500亿元,调高至6900亿元,新开工项目由37个增加至47个,并以中西部铁路项目为主。 此前不久,环保部亦透露,中国将投资1.7万亿元,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投入2万亿元进行水污染治理。 种种迹象表明,新一轮投资计划悄然启动。 2008年的 4万亿 投资是公开的,这轮投资没有公开说,但是,在悄悄地使劲。 一位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人士透露。 在中信证券等机构看来,中国政府 以长带短 的政策思路已然清晰,即选择那些既能长期优化经济结构,又能短期起到拉动投资和经济增长作用的领域,比如棚户区改造、中西部地区铁路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和地铁公共交通建设等。由于这些是关乎长远发展的项目,因此也被称为 定向投资 。 【新一轮投资 慢热 主导】 进入下半年,来自海关总署的外贸数据、国家统计局、及汇丰8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均显示中国经济已有回暖迹象。 但经济下行的压力持续存在,要想保持稳增长,依靠投资发挥关键性作用,在短期来看,似乎已经不可避免。如何投资才是真正要面对的核心问题。新一轮投资潮来临之际,重新检讨一下当年 四万亿 的教训。即便不能让我们走出一条截然不同的新型投资之路,但至少亦可以降低我们重蹈覆辙的几率。 彼时,中央政府文件明确规定 四万亿 主要用在保障房、农村基础设施、铁公基、医疗文化、生态环保、自主创新及灾后重建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投入与建设上。然而,在投资过程中,依然出现了上述诸多为人诟病之处,一哄而上,造成了巨大浪费。 此轮投资,决策层希望采取 慢热型 驱动,在下放审批权的改革推进背景之下,明确 凡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 ,因此,本轮投资 慢热 的同时,将具有市场化特征。 新一轮投资跟之前是有区别的,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这次讲有效投资。从消费和投资两方面来看,2008年那次是重点在于供给,但是这次重点是提振需求。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 【资金是最大障碍】 很显然,要投资就要钱,在货币政策下半年 不松口 的大环境下,资金将是新一轮投资行动的最大障碍。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测,下半年货币政策会增加灵活性、针对性和协调性。但市场普遍认为信贷总量不会有大的变动,全年会控制在8万亿元-9万亿元之间。 那么钱从何来?据悉,在信贷这一融资渠道受限情况下,中央有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重点通过地方债和企业债扩容,以及政策性银行支持来解决资金之渴。值得一提的是,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项目建设与运营将成为此次投资的亮点。 近期,央行特批国开行1000亿元 软贷款 新增额度,用于支持棚户区的改造。棚户区改造被认为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落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拉动投资、消费需求,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此次国开行 软贷款 与商业银行普通贷款的不同在于,可以作为项目资本金, 杠杆式 撬动更大规模的融资。其他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储备相关项目,并给予地方分行更多授权政策倾斜,以支持相关项目。 债市方面,作为新一轮投资的先锋,中国铁路总公司于7月和8月连续发行债券融资400亿元。就在此前的7月3日,国家发改委做出批复,同意铁路总公司2013年分期发行15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哈尔滨至齐齐哈尔铁路客运专线等73个铁路建设项目。这意味着在剩下的四个月中,铁路总公司将密集发行剩下的1100亿元债券。 除了重点企业的直接融资,地方政府发债亦为投资的蓄水池。 8月19日,财政部代发2013年第七期和第八期地方政府债券,利率均创下了历史新高。253亿元的三年期债券中标利率为4.29%,较上一期的同期限品种利率上升0.37个百分点。255亿元五年期债券中标利率为4.43%,上升0.58个百分点。利率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参与投标的资金倍数却跌至年内新低。 但是有一个现象还是值得注意的,以前银行皆是大型企业以及城投债的大买家。但今年的新情况是,银行对投资债市积极性在下降。银行对信用债的投资开始有了担忧的情绪。 与此同时,民间资本投资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有所放开,就在8月19日,国务院还出台了铁路投融资改革文件,以吸引民间资本。不过,业内人士普遍担忧,基础设施投资回收时间长,民间资本进入后亦难拥有收益分配权和话语权,致使其对于投资充满顾虑。 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方面,地方也开始探索。近日,武汉市出台文件,鼓励民资参与公路、桥梁、隧道、水厂、污水处理厂等的建设。北京市发改委亦表示,将把轨道交通、城市道路、综合交通枢纽、污水处理、固废处置和镇域供热等六大基础建设领域列为试点,拟推出126个项目,引进社会资本1300亿元。 【经济体制改革有序跟进】 据悉,在逐步实施投资拉动和结构调整的同时,决策层出于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动力的考虑, 也在酝酿启动实质性的经济体制改革。 一位接近国家有关部委的人士表示,即将在今年秋季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决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其中准备较为充分的财税、金融、能源等领域改革有望率先启动。 2013年3月,国办下发了《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减少和下放一批投资审批事项,并列明取消审批的投资项目。5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2013年的 经济改革清单 。刚刚履新的政府,率先推动的是机构和审批权改革。 经济领域要更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社会领域要更好地利用社会的力量,包括社会组织的力量,把应该由市场和社会发挥作用的交给市场和社会。这也是改革的方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称。 上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前后,是经济新政策发布的第一个 密集月 。7月下旬起,国务院先后推出放开贷款利率管制、 营改增 试点扩至全国、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政策和改革举措。8月21日,李克强再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取消和下放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之后,防止其 反弹 的严控措施。 在7月9日召开的部分地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也把改革与 稳增长 推动结构转型 并列讨论,并指出 加快行政管理、财税、金融、价格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 。 上一轮经济体制改革启动于经济低迷期,同样是面临重重阻力。但通过改革释放的生产要素,启动了中国经济的引擎并将红利延续至今。如今,新一轮投资箭在弦上,新一届政府亦再次祭出改革大旗。 改革能否真正 壮士断腕 ,投资与改革的 组合拳 能否再次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一切仍有待观察。
1.鼎读财经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网友所投稿件只代表发稿人立场,如果内容或配图侵犯了您的利益,请联系发稿人或本站编辑3123658318@qq.com 进行删除。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