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注意力时代不可不知的新媒体8人

字号+作者:鼎读财经 来源: 2021-12-07 08:47:18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如果你不知道Quora,你一定知道知乎;如果你不知道Vine,你一定知道微视;就在一个月前,于威的“病毒新闻实验室”也发布了一款新媒体产品“微在”,宣告要做中国'...

如果你不知道Quora,你一定知道知乎;如果你不知道Vine,你一定知道微视;就在一个月前,于威的“病毒新闻实验室”也发布了一款新媒体产品“微在”,宣告要做中国的buzzfee...

如果你不知道Quora,你一定知道知乎;如果你不知道Vine,你一定知道微视;就在一个月前,于威的 病毒新闻实验室 也发布了一款新媒体产品 微在 ,宣告要做中国的buzzfeed!
 
在Copy 2 China的大潮中,无论是上述媒体产品,还是像Business Insider、Huffington Post这些外媒先锋,都吸引着行业的注意力。他们已经被验证的商业模式,不断刺激着国内创业者的效仿和借鉴。但成功真的可以被复制么?这些创始人和领导者的想法也许才是关键所在,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思维,可能一切开始于模仿也将终止于模仿!
 
那么,在移动社交时代,这些大佬究竟抓住了怎样的不二法则?
 
赫芬顿邮报创始人:阿里安娜 赫芬顿(Arianna Huffington)
 

 
现年64岁的阿里安娜早年是位富于政治热情和鲜明个性的评论家、电视主持人,在英国家喻户晓。后移民美国,并因嫁给美国共和党议员迈克尔 赫芬顿而在美国政治社会如鱼得水。虽然这段婚姻在1997年走到尽头,但阿里安娜在事业上继续前行。
 
2005年5月阿里安娜创办赫芬顿邮报,虽然自称 报 ,却并没有印过一个字,因为这是一家彻彻底底的新媒体。它具有博客自主性与媒体公共性,通过 分布式 新闻发掘方式和以WEB2.0为基础的社会化新闻交流模式而独树一帜,以新锐的报道风格而引人注目。
 
在《赫芬顿邮报》之前,阿里安娜曾经建立过多个时事新闻网站,直到创办《赫芬顿邮报》,阿里安娜真正掌握了互联网新闻的秘诀: 互联网让我们知道什么方式能够吸引读者,刺激评论、共享传播,并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今天的读者倾向于按需索取新闻,并按自己的标准重组新闻,在一个更广阔的语境里使用新闻 谈论、辩论、质疑,与那些不同政见者直接交锋。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安娜让赫芬顿邮报的读者能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并自主决定是否要深入阅读,新闻在网页的排列顺序根据网民的点击率而上下调整。从而形成了全天候根据大众注意力形成的 读者自主头版 的特征。
 
 
BuzzFeed创始人:乔纳 佩雷蒂(Jonah Peretti)
 

 
有意思的是Buzzfeed的创始人乔纳 佩雷蒂(Jonah Peretti)也是《赫芬顿邮报》的联合创始人。当佩雷蒂还在《赫芬顿邮报》工作期间,便开始对BuzzFeed项目进行尝试。
 
2006年乔纳 佩雷蒂在美国纽约正式创建了Buzzfeed。作为一个美国的新闻聚合网站,由,buzzfeed每天从数百个新闻博客那里获取订阅源,通过搜索、发送信息链接,为用户浏览当天网上的最热门事件提供方便,被称为是媒体行业的颠覆者。7年时间里,BuzzFeed借助最拿手的猫猫狗狗榜单图让自己的内容风靡社交网络,并发展成为一个盈利的内容网站。
 
但是buzzfeed团队的创新根本停不下来。今年八月,在获得安德森 霍洛维茨基金投资的5000万美元,公司估值达到惊人的8.5亿美元之后。BuzzFeed立即对外界宣布,他们要开发互动性强烈的在线休闲小游戏,让更多读者参与进来。除了在游戏上的尝试,8月的早些时候,BuzzFeed还确定将开发专门提供新闻资讯的新应用。而在新产品之后,BuzzFeed继续推进创新步伐。8月中旬,他们再次公布重大扩张计划,表示将成立一个全新的内容制作部门。然而奇怪的是,新部门制作的内容并不在BuzzFeed的网站上发布,而是直接面向Tumblr、Imgur、Instagram、Snapchat等社交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 Buzzfeed的一系列举动仿佛都在遵从一个行为准则,追逐人群和用户的注意力。
 
 
Business Insider创始人:亨利 布洛吉特(Henry Blodget)
 

 
2000年,互联网泡沫鼎盛时期,美林证券的明星分析师亨利 布洛吉特(Henry Blodget)在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BC(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和NPR(美国国家公开电台)等媒体频频出镜,侃侃而谈对新兴互联网公司的看法。2012年,一家名为Business Insider的商业科技新闻网站成为全世界,包括中国媒体竞相引用的消息来源,而它的CEO和主编也是亨利 布洛吉特。
 
关注科技行业的读者在浏览国内科技新闻网站时,常常会看到 根据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报道 的字样。BI的影响力已在短短几年内不可小觑,2014年已跻身全美50大网站之列,现全球排名为第167。
 
作为美国知名的科技博客、数字媒体创业公司、在线新闻平台,Business Insider在全球范围内的访问流量目前已超过金融时报和彭博社等知名媒体的网站。但是,BI对新闻的报道方式却与这些传统媒体有所不同。他们用多张大幅的图片,配以一定的说明文字,来呈现一篇报道。
 
2014年2月,BI继续开拓全球市场的步伐,与当下中国浏览量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 腾讯网签署合作协议。成为腾讯网独家内容合作伙伴,其内容将通过网站、新闻客户端、IM平台、社交平台等多种优质渠道,个性化地推送给数以亿计的用户和读者。
 
值得注意的是: BI的 链接诱惑( ait) 虽然仍有争议,但实际上获得了读者得喜爱,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以难以置信的聚合着读者的注意力。
 
 
Storyful创始人:马克 利特尔(Mark Little)
 

 
在爱尔兰参与朋友的一场婚礼时,马克 利特尔(Mark Little)发现很多来宾都在低着头看手机,原来当时发生了一件轰动的大事 著名歌手迈克尔 约翰逊去世。在《洛杉矶时报》公布迈克尔 杰克逊死讯的15分钟后,人们都在手机上读到这这条消息。利特尔说,他在那一刻顿悟: 原来人们现在这样消费新闻。
 
有感于社交网络在新闻报道中的革命意义,他一直在寻求模式创新。2010年,酝酿的想法终于破土 社交网络通讯站Storyful诞生。Storyful通过实时监测工具Newswire来收集社交平台上的突发新闻。人工编辑随后进行二次筛选,选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然后通过专业的新闻工具进行核实和验证。当消息确认无误后,Storyful会把它们分发给合作的新闻媒体,然后从中收取一定费用作为回报。
 
今年7月17日的MH17空难中,Storyful再显神威 凭借强大的监测系统,它审核了社交网络数以万计的视频和图文内容,最终成功找到了乌克兰东部地对空导弹的证据。
 
值得注意的是:科特尔信奉 现在是(记者)讲故事的黄金时代 。新闻爆发后,普通人同样可能接近新闻人物,带来丰富详细的深度报道。互联网的媒体世界是平的,注意力已不再由传统媒体掌控。
 
Automated Insights CEO/创始人:罗比 艾伦(Robbie Allen)
 

 
在介绍创建Automated Insights公司的使命时,Allen写道:要创建下一代基于技术的伟大媒体公司。没错,这家雄心勃勃的公司,计划今年利用机器人写作生产出10亿篇文章。当然,他们从事写作的并非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机器人,而是通过计算机程序将一些数据融入结构化的语言,生成新闻报道或者个性化的广告文章。
 
目前采用Automated Insights技术的已经不乏美联社和雅虎体育新闻部门等大型媒体组织。2014年7月4日,在美联社正式宣布使用Automated Insights开发的新闻书写软件代替人力之后,Automated Insights将在以往人工撰写300篇财报文章的时间内,撰写4400篇单词数介于150个至300个的短篇财报报道。
 
值得注意注意的是:罗比 艾伦坚信 要颠覆一篇文章写给很多人看得内容生产模式,我们要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满足不同个体的注意力,与此同时复制这个模式,让更多用户都能看到满足他们各自需求的内容。
 
 
Quora创始人:查理 切沃(Charlie Cheever)和亚当 安捷罗(Adam D Angelo)
 

 
2009年Facebook前雇员查理 切沃(Charlie Cheever)和亚当 安捷罗(Adam D Angelo)开创了一个问答SNS网站 Quora。一开始网站采用邀请制,吸引了很多明星和智慧人士,比如Craig Newmark(分类信息网站Craigslist创始人)、Mark Zuckerberg(Facebook创始人)和Ashton Kutcher(美国知名演员),后逐步开放,让大众都可以参与。
 
一些精英人士在回答问题时表示 我宁愿从1000个高质量的内容来源那里获取信息,也不愿从来源更多的整合性渠道获取信息。 不可否认的, Quora的 肯定 功能和投票决定答案排序的功能对内容质量产生了巨大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Quora具有的投票机制(回答质量投票),游戏机制(关注和社交功能), 自我组织 机制(将问题推送到想要回答这个主题的人面前)有效的吸引了众多高质量回答者的注意力。
 
 Mashable创始人:皮特 凯什莫(Pete Cashmore)
 

 
2005年凯什摩尔在苏格兰的家中自主创办了Mashable。Mashable撰写关于YouTube、Facebook、Google、Twitter、MySpace、苹果等的新闻,同时也报道一些其他社会媒体的消息。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资讯网站之一。
 
对创始人皮特 凯什莫而言,社交媒体已经改变了人们沟通的方式,这也是促使他在19岁时就创办Mashable的主要原因。由于对学校生活感到厌倦,他从大学中退学,并开始撰写有关人们如何使用技术,以及社交网络世界的文章。由于他对一些网站融合(mash)数据和地图的做法很感兴趣,他将自己的博客命名为 Mashable 。
 随着雅虎等门户网站逐渐失去一些读者的兴趣,Mashable、Business Insider和Gawker等博客网站将目光瞄准了特定的人群,以吸引不同的广告主。
 
值得注意的是:在许多人还并不清楚什么是社交网络时,凯什莫和他的团队已经了解如何使用社交媒体。这带来了很大不同。Mashable确实抓到了人们喜欢的东西,其网站关于如何使用社交媒体工具的文章甚至赢得了其他平台用户的注意力。
 
是的! 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将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 这是对注意力经济最简洁的注解,亦是被阿里安娜 赫芬顿、斯科特 兰姆、马克 利特尔等等新媒体先锋印证过的规律,或许他们其中的一些人还会在今年11月的腾讯网媒体高峰论坛分享他们奉为圭臬的经营法则。但是,在移动互联网席卷而来的新时代,人们的注意力仍在不断发生新的改变,网络媒体应该如何拥抱新注意力?这是时代留给我们的课题。
 
先锋或许能启迪,答案却还需要我们继续寻找。

1.鼎读财经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网友所投稿件只代表发稿人立场,如果内容或配图侵犯了您的利益,请联系发稿人或本站编辑3123658318@qq.com 进行删除。

上一篇:留住微信粉丝的生存之道下一篇:牌照迷局下,互联网寡头格局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