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微信千人群背后的冷思考

字号+作者:鼎读财经 来源: 2021-12-07 08:47:18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可以断言,微信群数量越多、规模越大,圈子的强关系属性就越成为稀缺,在全体成员陷入集体吹水的节奏后,胜出的必将是冷静者,此时此刻,你想起巴菲特的那句名言了'...

2014年7月4日晚上,微信悄悄升级了群聊功能,这两个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①群主可以升级百人群。当群人数满100人时,群创建者本人可以继续邀请朋友加入进来,邀请的人数将允许超过100人。

②被邀请入群的微信好友将收到邀请通知,同意后才会加入到被邀请的大群。同时,邀请消息中也会提示被邀请人的微信好友信息也在群聊中,供被邀请者参考是否要加入群聊。

③被邀请入超过100人群的微信好友必须是已开通了微信支付的用户。

虽然开放了 100 人的群聊限制,但微信并未透露群聊的上限人数。另外有意思的是,不管是想要建立 100 人的群,还是想要加入超过 100 人的群,都要求用户必须开通微信支付;每个用户默认可以开通 2 个 100 人群,开通微信支付还可以再赠送两个100人群。

最后,微信对群二维码进行了调整,二维码扫描在一定时期后会失效,并且超过 100 人时,将无法继续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邀请新人加入。

千人群的发展到底是好是坏呢?本次群人数上线的解放对于微信来说肯定是好事,一般人想要加入超过100人的群就必须开通微信支付,对于好友比较少的人来讲是一个福音。玩家们都知道,个人微信号加粉最快捷的方法是加群互粉,迅速提升自己的好友数量,这样的诱惑必定会驱使他们去开通微信支付。其次,进大群之后首先要让大家知道你,发红包是最简单最直接有效的,进群后直接喊一句 大家都加我,我就发一个100元的红包到群里 ,相信大家都认识你了。虽然听起来有点土财主的味道,但对于加粉迫切的猴急者而言,节操都不叫事儿。在这里插一个有趣的题外话,笔者也是在微信千人群推出的那个晚上进入了一个不错的群,一进去就是红包大战,结果大家都同时艾特一个人要发大红包,迫于无奈,那个人就说给群友发一个300元的大红包,但是他没有银行卡绑定微信支付,今天就说去银办张卡绑定微信支付后给群友发300的红包,起码微信这次的群升级的目的在他身上奏效了(偷笑),千人群无形中为微信获得了大量的微信支付用户,支付宝花了那么多年才发展起来的支付用户一下子就被微信赶超,相信这种奇迹也只能是基于社交基因的微信才能办的到了。

对于突然袭来的千人群我们反而更要冷静下来思考,不要盲目的去随大流开通千人群,如果群主是有号召力跟影响力的人又不同了,劝驾驭能力不强的人不要去开通这样的千人群,人多了没有规则来限制的话,这个群势必会暴走,如同PC端的QQ群一样的广告泛滥。

微信推出千人群一方面是扩大微信支付用户数量,一方面是活跃用户。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微信的活跃度在下降,新浪微博那边反而有回暖迹象,对于微信而言,活跃度来自互动,而最短距离的互动非微信群莫属,这种高频次、效率高的功能,对于拉动微信的活跃度,意义重大。微信群的数量、参与人数都将对提升微信活跃度带来足够能量,另外一点,这种千人群也是微信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一个信号。

对于玩家来说,被强行拖入群后,脑子发胀、眼睛走样、血脉膨胀、手指累的够呛,多少国产机在面对微信群井喷后死机千百回,两三百人的群突然增加几十个,每个群几百上千条的互动数据同时迸发,针对向来安静的手机而言,的确是个挑战。对于很少玩群的人来说,突然来这么一遭,估计会欣喜若狂,然后一腔热血扎入其中,而对于玩透了的熟客来说,微信群的规模爆发不会影响群的最终结局:99%沦为死群。一开始的高潮迭起,源于新鲜刺激,而这种激情定然不会持久,荷尔蒙散去,群就会从高潮回落,然后沉寂为广告丛生的蛮荒之地,最后癌化为坟场。微信群建立很容易,真正考验群的是其运营能力,你感觉你具备吗?微信群的大规模复制,圈子的重叠性明显,一拨人玩N个圈子,N个圈子玩同一拨人,这就是微信群的关系现状。关系的重叠,微信群的重复建构,虽然扩大了互动半径,但也严重稀释了群成员的注意力,跨圈组织一定是以牺牲互动质量为代价的。

群的本质是圈子,而一个人的社交圈也不可能是大众,所以,对于追求价值的玩家来说,微信群人数的扩张无关痛痒,诸多高手甚至在此刻表现得更加冷静。可以断言,微信群数量越多、规模越大,圈子的强关系属性就越成为稀缺,在全体成员陷入集体吹水的节奏后,胜出的必将是冷静者,此时此刻,你想起巴菲特的那句名言了吗?好了,该说的说完了,我要回到那个千人群抢红包去了,我的公司IPO就靠那个千人群了。。。。。。。。。。

如果你也想进入那个千人群让你的公司IPO就请加我微信:775011609


1.鼎读财经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网友所投稿件只代表发稿人立场,如果内容或配图侵犯了您的利益,请联系发稿人或本站编辑3123658318@qq.com 进行删除。

上一篇:我们是不是“被互联网思维”了下一篇:2014年微信第三方公司或将遭遇行业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