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0岁生日的那天夜里,雷军和几位朋友到北京中关村当代商城附近的一家酒廊喝酒。酒过三巡,雷军感慨地说: 人是不能推着石头往山上走的,这样会很累,而且会被山上随时滚落的石头给打下去。要做的是,先爬到山顶,随便踢块石头下去。
那一天是2009年12月16日,距雷军离开金山有两年。四个月后,他正式创立小米公司。
这一段感悟,后来演化成了一句更为著名的 雷军语录 站在台风口,猪也能飞起来 。与金山时代的雷军相比,小米时代的雷军确实飞了起来,从软件业的 老革命 一跃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炙手可热的新贵。
雷军在2011年7月回归金山软件(03888.HK),出任董事长。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最终奠定雷军江湖地位的是小米,而非金山。
成功仅仅靠勤奋是不够的
创办小米时,雷军刚过40岁。 四十而不惑 ,雷军自己也说,小米是他最后一次创业,是积累了20年的商业经验之后, 毕其功于一役 的一次全新尝试。
前面16年在金山练基本功,后面几年练了一些无形的东西,直到感觉自己准备好了,出来做小米。 他说。
这些 无形的东西 ,也就是雷军对人生的感悟 任何时候都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 。雷军的老朋友、雷锋网的创始人林军也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写到, 势比人强,即便是雷军这样的强人 。
雷军极聪明,年少成名。1969年出生于湖北仙桃,18岁考入武汉大学计算机系。雷军说,他用两年时间修 完了所需学分,并完成了毕业设计。大四那年,雷军和同学王全国、李儒雄等人创办三色公司,当时的产品是一种仿制的金山汉卡,在武汉电子一条街小有名气。但 是,随后出现一家规模更大的公司把他们的产品盗版了,价格更低,出货量更大。很快,三色公司经营艰难。半年后,公司解散。清点资产时,雷军和王全国分到了 一台286电脑和打印机,李儒雄分到了一台386电脑。
大学毕业后,雷军只身闯荡北京,1991年年底在中关村与求伯君结识,随后加盟金山软件,成为金山的第六名员工。两年之后,雷军出任北京金山总经理。1998年,29岁的雷军升任金山公司总经理,堪称年少得志。
但是雷军在这个台阶上一待就是十年,直到2007年年底离开。这段时光,也是雷军 推着石头往山上走 的日子。求伯君立志让金山成为一家可以挑战微软的民族软件企业,理想之路步履维艰,金山历经从办公软件到词霸、毒霸,再到向游戏和网络的多次转型,几经起落。雷军带领金山五次冲击IPO,最终还是依靠网络游戏的业绩,在2007年10月成功在香港上市。但金山当年的上市估值,远不如同一年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更不及早几年在美国上市的盛大、百度等互联网企业。
雷军担任金山公司总经理之时,马化腾、丁磊等人刚从学校毕业到电信局上班,李彦宏还在美国念书,周鸿祎也才参加工作,马云筹办中国黄页在北京到处碰壁。
雷军的湖北老乡周鸿祎曾说,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对雷军都是仰视的状态,因为雷军出道早,江湖辈分高,是中关村里的元老。但是,短短几年后,这帮 小字辈 都成了赫赫有名的互联网大佬,丁磊、陈天桥、李彦宏更是先后成了 中国首富 。
风云变幻间,时势使然尔。多年之后,雷军回忆起这一段还颇为感慨: 金山在上世纪90年代还很火,1999年互联网大潮起来的时候,我们却忙着做WPS,忙着对抗微软,无暇顾及。到2003年时,我们再环顾四周,发现我们远远落后了。那一瞬间,我压力非常大,作为CEO,我后面两三年每天都再想,什么地方出问题了,是团队不够好,还是技术不行,还是自己不够努力?
雷军说,最后自己想明白两点,一是成功仅仅靠勤奋是不够的,二是要找到最肥的市场,顺势而为。在雷军看来,所谓大成,和大势高度相关。就像他的两个爱好,围棋和滑雪,讲究的也都是 势 。
金山错过了第一波互联网浪潮,不过有一件事情却在日后至关重要。2000年,雷军牵头了一个金山内部的创业项目 卓越网,四年多后,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亚马逊。这次出售让雷军实现了财务自由,也为其后来的天使投资奠定了资本。
2007年年底,金山成功上市两个月之后,雷军以健康原因辞去总裁与CEO职务,离开金山。 那一阵他身心俱疲,离开是最好的选择。 雷军的一个朋友说,这让雷军从习惯的枷锁中解脱出来。
事后证明,正是这一次的离开,成就了雷军的脱胎换骨。
不会因为我叫雷军,就不会死
离开金山的雷军,转身成了天使投资人,开始从大势出发,以更大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互联网。雷军是最早投身移动互联网的一拨人。2008年,他在个人博客中写下:移动互联网是下一波创业的大机会。同时,雷军在移动互联网、电商、社交等多个领域连续投出多个业界知名的案子 拉卡拉、UCWeb、凡客诚品、YY、乐淘、多玩、多看等。其中,凡客诚品风靡一时,YY已在美国上市,目前市值超过40亿美元。
做投资让雷军更加深入了解互联网,也获得了异常丰厚的回报。但他投资的这些公司很难说是雷军自己的事业。
在内心深处,雷军仍想做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用一家量级庞大、甚至称得上伟大的公司,来奠定自己的江湖地位。凡客诚品CEO陈年说,雷军向上的力量或者说欲望,是不可预估的。雷军自己也说,他要做一家百亿美元级别的公司。
很快,雷军找到了自己的 势 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大爆发。2010年4月,小米公司注册成立,第一个产品 移动操作系统MIUI在当年8月上线。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机1正式发布。随后,在一片质疑或赞誉中,小米在2012年卖出719万部手机,2013年卖出1870万部手机。在此过程中,小米完成四轮融资,估值迅速突破100亿美元。小米已成为业界的现象级品牌。
趁势之外,雷军对人也非常看重。在创办小米之前,雷军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来找人,一旦遇上合适的人,他就穷追不舍,直到把人说服为止。他找来了谷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林斌、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黄江吉、谷歌中国高级产品经理洪峰、摩托罗拉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强,七个人组成豪华的创始人团队。小米的初期员工告诉财新记者,很多国际技术巨头公司的员工,看到几个创始人名单之后,直接就跟了过去。
雷军自己做投资的原则也是只投资人,不熟不投,投资后只帮忙不添乱。雷军说,自己创业初期最大的担心是团队磨合和心态, 看到最肥的市场,找来最厉害的人,事情没有理由不成功 。
决定做小米之前,雷军给晨兴创投的合伙人刘芹打了一个极长的电话,打光了三块电池。事后,刘芹说,其实那晚主要是雷军在说,他在听。
雷军做事情很周全,计划很缜密,他不需要被说服,只是在做决定前需要有人PK。 刘芹说,他和雷军很熟悉,一直觉得雷军会自己做一摊大事。整个过 程,刘芹只问了一个问题, 你已经功成名就了,还需要跳下来拼一把吗? 雷军回答, 我对创业仍有敬畏之心,不会因为我叫雷军,就不会死。
第二天,雷军带林斌和黄江吉去上海见刘芹。见面后,刘芹给他们每人上了一杯菊花茶,第一个问题是, 你们三个,一个来自微软、一个来自谷歌,一个来自金山,整个土洋结合,怎么合作? 第二个问题是, 你们怎么看待创业? 一个半小时之后,刘芹就敲定了投资,整个过程并没有聊小米具体要做什么。
2010年年底,小米完成A轮融资,金额4100万美元,投资方为晨兴创投、启明和IDG,公司估值2.5亿美元。
小米火了以后,一位业内人评价雷军: 他是错过了上一波(互联网),成于下一波(移动互联网)。
只要不让公司翻船,你就能去做
一位投资人总结小米模式曾说,小米在思路上领先两年,产品上领先一年,传统的手机厂商很难追上。手机行业对小米的态度也经历了从 看不起 看不懂 到 看不见 的几度演进。小米起势之后,几乎一骑绝尘。
很多人都曾问过雷军一个问题,市场和大势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为什么别人学不会小米模式?雷军说,小米模式的背后,是互联网思维的胜利,是先进的互联网生产力对传统生产力的胜利。具体展开,又是雷军常讲的七字箴言 专注、极致、口碑、快。
外界对小米的误读,会让雷军非常在意。在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马云说小米的核心是营销,下来之后,雷军特意找马云解释,小米的核心在于产品。雷军对外界贴在小米身上的 期货 饥饿营销 等标签也感到委屈,甚至多次发文辩解,小米每个月的产能达到200万台,已经超过很多传统厂商。为此,雷军还在今年年初承诺,2014年的供应量至少会达到4000万台。
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在雷军看来,最终还是落在产品本身。雷军也对财新记者说,当营销和产品并举的时候,就说明产品不够极致了, 最好的产品就是最好的营销 。
一谈到小米的产品,他不由自主地就会音量上升,身体前倾。每逢有采访或其他公司前来交流参观,雷军总会拿出小米手机、盒子、路由器等产品进行展示。 他会用小拇指的指甲小心翼翼地划开塑封,逐层逐件地讲解,对每一处细节了如指掌。比如,小米盒子塑封侧面的中线没有恰好对准中间,他也会找到王川(小米盒 子负责人)抱怨一番。甚至,小米微博里发出去的图片都是雷军亲自定的。
雷军的勤奋,也是圈内知名的。金山时期,雷军就是中关村有名的 劳模 ,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这个习惯也 被保持到了小米。多位小米员工向财新记者证实,好几次在凌晨两三点时,看到雷军的司机在楼下等他。不同的是,雷军在金山的时间更多花在管理上,而在小米, 时间更多花在了产品上。在金山,他会要求员工穿正装上班,保持工位的整洁;在小米,他会用十多人的团队花一个月的时间修改发布会的演讲PPT,最多修改 100多遍。
雷军将 让用户尖叫 作为衡量产品的第一准则 如果配置不能让你尖叫,那么价格就一定要让你尖叫。去年7月发布的红米,配置参数被提前曝光,市场预期价格是999元,最终发布的价格为799元,结果是红米手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
所有行为都围绕产品之后,雷军的管理思路也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小米公司员工不打卡,不进行KPI考核。组织架构非常扁平,公司合伙人一层,团队带头人一层,工程师一层,会议也很少。雷军说,互联网时代,KPI容易被量化,也容易造假,所以小米选择去管理层、去KPI,目的是提高效率,专注于产品创新。
黎万强是雷军的金山旧部,对此感触颇深: 之前在金山,老大(雷军)会直接挑战你,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现在,他还是很难被说服,但给了我们一个权限,这件事情只要不让公司翻船,你就可以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