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创始人兼CEO李彦宏在南京大学进行了一场演讲,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年轻90后进入企业,进入一个真正靠自由竞争、靠市场的力量来判断一个人的时代,去拼搏和创新,这样这个国家才有希望。刚好我母校也是南京大学,所学专业是软件工程,目前已经毕业了四年。毕业后的我走过一些弯路,最后选择了互联网的行业,很庆幸这个决定,因为我觉得互联网是值得年轻人为之付出的行业。
应届生考虑平台,薪酬很重要但没那么重要
在大三暑假,我得到一个广东移动的实习OFFER,加入一年一度的选拔应届生的实习计划。在这个为期一个月的计划中有着比较健全的学习机会,有相对严格的选拔流程,最后我顺利拿到了OFFER。其后我抱着对比看看的心态去到阿里巴巴实习,实习岗位是技术工程师,在阿里滨江园区度过几个月之后,我拿到了OFFER。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选择就是保研本校。
我并没有花精力去参加校园招聘,而是做了 三选一 :接受广东移动OFFER,被分配到广州移动工作。当时因为个人原因我想尽快工作,无法继续读书(现在看来很遗憾),因此我的选择变成二选一。彼时运营商虽已不是黄金时期,但也没有今天的日落黄昏;而阿里的重心已全面转向淘宝和支付宝,B2B在当时就算不上核心业务。在B2B实习期间我发现这个部门销售人员比技术人员重要得多,在淘宝、支付宝应该很不一样。不过,促使我决策的最核心因素便是 薪酬福利 ,阿里给我的OFFER相比广东移动差了一截,在两边实习的感受则是阿里苦逼、移动幸福。
现在看来刚毕业就追求福利或者薪酬还是有些短视。当然,谁也不能否认这很重要。但我的选择却违背了想要投身互联网的理想。长远来看,平台比薪酬更加重要。在一个值得毕生奋斗的行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加入大公司或者选择创业,都比奔着高福利去国企或者去做公务员更有意思。
中国移动是相对不像国企的国企,但裙带关系在所难免,身边随便一个同事可能都有着所谓的 背景 ,就算没有,还得拼资历、熬年头。最近中国移动反腐浪潮中,在我入职时 谆谆教导 我们的大领导以及一些熟悉的名字都进去了,让人不胜唏嘘,财富的阳光性比数量可能更加重要。
李彦宏在南大演讲中也提到,如果公务员成为所有年轻人的首选这个国家就不会有什么希望。 90后非常幸运,中国环境变化很快,不同环境提供了不同的机会。在90后之前是80后,当他们毕业的时候,最优秀的毕业生都进入了体制内,这是不合理的。试想想,从2003年到2011年,公务员招聘的数量从5000人到10000人,而考生已经从每年不到9万人涨到90万人。如果中国最优秀的人都当公务员,都进入体制内,社会创新能力怎么能发挥出来呢?
人各有志,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并为之行动,两者都很重要。
互联网行业是永远的朝阳行业,阳光、自由和公平
在移动工作2年多时间里,我一直在寻找着走出去的机会,大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感觉。当我不再有经济压力之时,我提交了辞职申请进入一家互联网公司,现已开始创业,与朋友联合创立了 雷科技 ,重点关注智能硬件。
大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软硬件结合等)依然是机会最多、成长最快的行业。通信、金融、化工、实体,每一个传统行业都会有周期,有黄金时期有夕阳时期,甚至一些产业起不来就直接被打入夕阳行业之列。互联网虽然历史本身就不长,但一直是生机勃勃。尽管有过泡沫破裂的时候,尽管有人在鼓吹新一轮泡沫正在被挤破,但别忘了每一次挤泡泡实质是优胜劣汰的过程,也是下一轮创新高峰到来前的黑夜。
PC互联网之后,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交叉融合;社交网络、电子商务、智能硬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分享经济,就像一个又一个小浪花出现在互联网浪潮之上。互联网并没有边界,当它与传统行业加速融合时,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娱均应运而生,并且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是一块巨大的蛋糕。正如YY李学凌所言,未来没有互联网公司,因为所有公司都是互联网公司。这也意味着,大多数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找到与互联网的结合点,实际上要进入互联网行业并没有太大的专业限制,尤其是 产品 运营 这样的通用性岗位。
难能可贵的是,互联网完全是公平、自由和阳光的。并不像传统行业一样需要凭借着 资源 关系 或者别的什么才有机会成功。这是为什么互联网能够掀起如此多的创业高潮、酝酿如此多的成功项目的原因,每天都会有完全没听说过的项目爆发进入大家的视野,甚至还有不少在短短几年就能赴美上市成为十亿美金公司。所有这些完全是凭借着团队的创意和执行力。团队与团队之间的竞争是公平的,个人与个人的竞争也完全是 自由竞争、靠市场的力量 ,虽然大公司病、官僚作风、人脉裙带都难以避免,但相比传统行业,好得多。
选择哪家公司?要现在还是要未来?
互联网行业的大框架之下还有大量的选择。大公司还是中小公司还是创业团队?选择大公司还有外企和民企之分。公司的选择可能比行业来得更加复杂。公司给你的职位、施展空间、上升渠道、薪酬待遇,给你看到的未来,甚至是公司所处位置,每一项都需要权衡。
当时与我一起在广东移动实习的另外两位同学选择回去继续读研,毕业后分别进入阿里巴巴和EBAY工作,我们院那一届还有不少赴美留学的,现在大都在Facebook、微软、Twitter、LinkedIn等名企工作,在国内的则集中在BAT、网易等互联网公司。如果只是将薪酬拿出来做一个排行榜,海外企业自然完胜,但显然不能这么看。跟大家交流时候发现每个人的幸福感、对现状的满意度并不会跟薪酬成正比。
选择企业同样还是看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如果到大公司做的事情会比较细致,因为分工已经很细;如果到创业团队则会一人独当一面身兼数职。到一家自己看好的创业型公司任职,或者到一个公司内部的创业型团队任职,似乎是很好的选择,这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未来,未来五年,甚至三年,你会过什么样的生活现在看不到,俗气地说这是 想象空间 。
在我毕业时,南京只有一家算得上知名的互联网公司,途牛旅游网,不过那时几乎没有同学选择它,今年它已赴美上市。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人人网则让不少人趋之若鹜。记得读书时见到的唯一的一个互联网大佬是校内网陈一舟,同样是到南京大学演讲,那时候校内网正火。现在人人网已是日暮西山。互联网行业真的很快,一家公司明天可能会壮大,一家大公司明年可能会被颠覆,一切都有可能,这更加说明企业选择的重要性。
最后话说回来,BAT在可见的未来还是相对稳定的,均是千亿美金级公司,且目前业务发展都很好,根据我的了解公司氛围还可以。如果想做技术,工程师文化最浓的百度能够提供比较大的空间,除了会有机会得到最高奖之外,百度内部工程师地位还是很高的,还提供到硅谷与美国顶尖工程师一起工作的机会;如果做产品,腾讯尤其是微信团队自然是不二选择,如果有志于游戏娱乐业务腾讯同样是黄埔军校,上一届的几个学长做的《刀塔传奇》已经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手游项目,他们正是腾讯系创业,选择腾讯或许只是为了取经。
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他们的羽毛太鲜亮了。 ,你是要被关进体制,还是到一个适合你的行业自由自在地飞行?就看你想不想要展示你漂亮的羽毛。
作者微博@互联网阿超,微信SuperS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