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商动态

展望2015年互联网医疗发展趋势

字号+作者:鼎读财经 来源:网易科技 2021-12-07 08:47:18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展望2015年互联网医疗发展趋势'...

12月27日,第36期五道口沙龙的“互联网医疗”专场在清华科技园启迪之星移动互联网专业孵化器内举行。

本次沙龙的主题是“互联网将如何颠覆医疗”。网易科技特别邀请了目前互联网医疗领域各个环节上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参加此次沙龙的演讲嘉宾有:就医160联合创始人王明,青苹果健康北京市场负责人王晓春,U糖创始人兼CEO陈潇枫,芯联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宏桥,互动嘉宾有:国海创新资本副总经理褚奕頲、国海创新资本投资总监刘羿焜、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移动医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焕东、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网站管理部主任徐利剑。

现场嘉宾就现有的几种典型的互联网医疗创业模式为当下医疗体系带来的改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2015年这个领域将发生的变化进行了预测。

现状:互联网正在渗透医院

2013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医疗领域逐渐受到资本和公众的关注,创新层出不穷。到今年底为止,在医院的院前、院中、院后的各个环节都涌现出很多应用。

目前来看,这些应用对医疗现状的改变主要是提高了就医效率。就医160联合创始人王明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为例,说明了预约挂号功能对医院和患者的帮助。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他们在刚开始和就医160接触的时候每天的门诊量是6000人,门诊楼人满为患,因为门诊楼的设计只能容纳7000人。后来通过几年通过互联网进行预约挂号的尝试,现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门诊预约已经超过了50%。现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门诊量是10000人左右,一天有5000个是通过网上预约的,秩序好了很多。很多科室已经实现百分之百预约,秩序就非常的好。“以前这个医院上午10点钟左右是最高峰的,通过错峰就诊的方式,10点钟左右的时候比以前少了一半人,以前下午没什么人的时候,现在就有很多人,使医院的门诊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现在他们逐步想把收费处取消,逐步通过网络的方式来实现。”王明透露。

做诊前市场的预约挂号、咨询平台,之前有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最好的医生很少在这些平台上,因为这些医生不缺钱、但是缺时间,同时他们不屑于回答头疼脑热一类的普通医疗咨询,他们更希望挑战有难度的病例。

但是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更多的资源被开掘出来。2013年11月底试运行、2014年3月正式上线的青苹果移动健康,就主打诊后的“熟人医患”,即在线上联系的医生和患者,之前已经在线下见过面,青苹果健康目前在上海三甲医院的覆盖率是100%,并且青苹果健康的平台上三甲医院的主任或者副主任级别的医生比例大约为50%。青苹果健康北京市场负责人王晓春透露,青苹果健康就在着力挖掘一些中年医生,包括副主任级别、或者是刚刚晋升到主任级别的医生。“这部分人他的技术和能力是非常强的,在一些知名医院,他们是被归于‘第二梯队’的,但是如果放到其他的医院肯定是‘第一梯队’的,我们希望把这些好医生挖掘出来。”

芯联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宏桥总结认为,青苹果健康的实践证明,医院的大专家还是能上互联网平台的,只要你能瞄准医患的“刚需”。芯联达之前主要是在医院内部做移动医疗解决方案,目前也在尝试做患者诊后的随访,杨宏桥透露:“在部署的过程中,有大量和患者和医生愿意做这个事。”

虽然之前业界一直认为,互联网医疗的创新大多在医院院墙之外,并没有触及医疗活动的核心,但是这样的认识恐怕要刷新。

就医160是深圳市卫生局和东莞市卫生局的官方预约挂号平台,然而2009年就医160创办之前,其两位创始人所做的是医院的感染软件,这个软件系统和医院内部的各个系统都要对接,在这个系统中,每年都会沉淀几百万份病历。未来,极有可能打通院内院外。

王明透露,“就医160在深圳、东莞已经能够形成很深入的平台性的东西,因为我们跟HIS是实时交互,不是一个厂商、是多个厂商。”他进一步透露,就医160已经在尝试做诊后随访的工作,“我们跟湖南长沙的湘雅医院、省肿瘤医院等一些比较大的肿瘤医院合作,形成了肝病、肾病、肿瘤等病种开展了合作,实现互联网平台化。”

问题:院墙内外的困惑

互联网对医疗的快速渗透,也在政府层面和业界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思考。

目前医疗机构自身也希望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互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困惑。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网站管理部主任徐利剑的工作内容之一是管理医院的门户网站,他谈到目前医疗机构网站也遇到一些困惑:

首先,在线服务方面。医院相关的信息都是在医院的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医疗信息系统)系统里,北京市绝大部分HIS系统都是独立的信息,因为医院要保证资金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这些信息怎么样调入到互联网系统,这是医院目前最关注的内容,也是我们感觉难度非常大的内容。”他说。

第二,互动交流方面。各家医院也都是非常想通过网站向患者提供相关服务,但是医生大部分时候都非常忙,所以,当面对绝大部分人来医院的网站提问时,医院组织医生回答问题相对来说难度是非常大的,很少能通过利益驱动的方式鼓励医生网上提问。

第三,医疗机构和企业如何合作。现在医患咨询网站非常多,大部分企业都是跟医生打交道,鼓励医生在网上回答患者提问。从医院的角度来讲,医院还是有一些想法的,因为对于医院来说,他的医生去提问之后,下一步涉及到医院多点执业的问题时,医生可能就把患者带走了,这对于医院来说是一个风险点。所以医院对于医生在网上通过企业平台提问,是有困惑的。

杨宏桥谈到,在目前的医疗体系下,移动医疗应用要打进医院,难度比较大。他解释,移动医疗实际上最根本地是解决医生的痛点,如提高学术水平、提高收入、保证医疗质量等,但是,现在医生归医院管,要想让应用到达医生,先要把应用卖给医院,否则没法将应用送进医院。因此,移动医疗应用,还要首先解决医院的问题。

U糖创始人兼CEO陈潇枫认为,医疗恐怕不能妄言“颠覆”,他说:“从医疗这个层面上,我觉得更多要考虑传统医院的基础模式,考虑医院的需求和痛点。在这个层面上,大家得沉下心来去做这件事情,把没有解决的医院的问题解决好,把用户真正需要的刚需的问题服务好,这个才是真正所谓的医疗移动化的方向和发展趋势。”

PK:以医生为中心vs以患者为中心

2013年下半年以来,互联网医疗领域涌现出两类创业者:一类是从互联网切入,逐步向医院渗透,他们认为未来医疗活动以患者为中心,拥有患者资源的企业未来才能在竞争中取胜;一类是从医院切入,逐步向医院外延伸,他们认为医疗活动是以医生为中心,掌握了医生资源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在沙龙现场,嘉宾的观点也产生了碰撞。

杨宏桥认为,如果从商业角度来衡量医疗活动的话,实际上是医生的服务卖给患者。现在医生是供不应求的,确实医生这个资源真的是核心。以患者为核心,目前还是个理念,在医疗领域现在并不成立。如果拿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做商业模式很危险,一定要想清楚。

但是,国海创新资本投资总监刘羿焜认为,随着近几年政策利好,比如,鼓励民营资金进入、鼓励保险资金进入买方等,医院和医生资源的流动性比以前更强。他说:“比如以前一个企业锁定了协和医院的张大夫,未来张大夫有可能多点执业。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企业现在拥有某些资源,也并非高枕无忧,因为资源一直在流动。”他进一步指出:“因此,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很重要的不是能够锁住谁,而是能够在资源流动过程中占据有利的位置、能够持续不断的获取资源,或者使资源资源向自己靠拢。不管大家用什么样的方式,我觉得持续保持对资源的吸引力,这点比你已经拥有的资源更重要。”

他表示:“我们希望未来能够到达一个中心,就是以患者为中心,目前我们还是以医院和医生为中心。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不管是哪家企业在做,都是在推向这个大的方向,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也是一个非常有机会的时代。如果大家希望做这个互联网医疗的创业,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点。”

未来:关于2015年的5个预测

现场的5位嘉宾也和大家分享了他们对于2015年互联网医疗领域即将发生的变化的几个预测:

U糖创始人兼CEO陈潇枫:“移动医疗是一个趋势,这是肯定的,我觉得在2015年,所有用户对健康的意识会逐渐提升,包括家庭意识也会逐渐提升,我觉得这个可能在2015年会是重要的一点。第二,在可穿戴设备上,健康医疗层面的研发和推出市场的产品也会越来越多,这是肯定的。第三,作为医疗移动的创业者在2015年也会越来越多。”

芯联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宏桥:“2015年和医疗资源结合紧密的移动医疗的价值会凸显出来,所以在院中院后做的公司会找出真正盈利的、可行的商业模式。”

青苹果健康北京市场负责人王晓春:“我们会发展很多的医生到互联网平台上去服务,我觉得到2015年年底,中国至少有15—20万医生上线(注:根据2013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官方数据,中国执业(助理)医师约279.5万),不单单是指我们一家,而是说所有的医生。”

就医160联合创始人王明:“我有两个预测,一个是明年竞争会激烈,竞争者会更多,BAT会更大力度地扶持甚至进入这个市场。在2015年的下半年甚至是2016年会更多一点,会出现大量的并购收购案。为什么这么说呢?像挂号而言,它是一个比较好的入口,每一个城市、每一个省市都有,但是因为没有盈利模式,大量公司是很艰难的。就去年一年而言,就有6个地方的小平台找我们,希望我们把他们合并了,但是我们认为目前时机还不是那么成熟。另外一方面,就是平台性的公司,他们之前做得没那么专,就是广撒网,它又如何形成它的盈利模式呢?所以我们预计2015年两组数字会有一点重合,细分领域的公司会跟平台性的公司有结合点,两者一结合,盈利模式会相对清晰一些。这些大公司进来其实也不用怕,比如BAT是很大的平台,它不会专门来做每个领域,医疗行业有是特别专业的,具体落地的时候还是得靠别人。”

国海创新资本投资总监刘羿焜:“我有两个预测。第一,经过2—3年的观察,我觉得医院在不同的模式、不同的就医种类上,明年一定会做一个流程的创新,我觉得2015年我们会把所有医疗优化点做到。第二,医生是一个稀缺资源,这个资源是要由市场定价的,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开、民营资本的进入,我们在2015年可以慢慢的形成一个所谓‘公允’的医生核心资源价格。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医生核心资源的流动性比以前来得更加迅猛,我们有可能在2015年看到所谓医生资源强的流动性。”

12月27日,第36期五道口沙龙的“互联网医疗”专场在清华科技园启迪之星移动互联网专业孵化器内举行。

本次沙龙的主题是“互联网将如何颠覆医疗”。网易科技特别邀请了目前互联网医疗领域各个环节上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参加此次沙龙的演讲嘉宾有:就医160联合创始人王明,青苹果健康北京市场负责人王晓春,U糖创始人兼CEO陈潇枫,芯联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宏桥,互动嘉宾有:国海创新资本副总经理褚奕頲、国海创新资本投资总监刘羿焜、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移动医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焕东、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网站管理部主任徐利剑。

现场嘉宾就现有的几种典型的互联网医疗创业模式为当下医疗体系带来的改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2015年这个领域将发生的变化进行了预测。

现状:互联网正在渗透医院

2013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医疗领域逐渐受到资本和公众的关注,创新层出不穷。到今年底为止,在医院的院前、院中、院后的各个环节都涌现出很多应用。

目前来看,这些应用对医疗现状的改变主要是提高了就医效率。就医160联合创始人王明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为例,说明了预约挂号功能对医院和患者的帮助。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他们在刚开始和就医160接触的时候每天的门诊量是6000人,门诊楼人满为患,因为门诊楼的设计只能容纳7000人。后来通过几年通过互联网进行预约挂号的尝试,现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门诊预约已经超过了50%。现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门诊量是10000人左右,一天有5000个是通过网上预约的,秩序好了很多。很多科室已经实现百分之百预约,秩序就非常的好。“以前这个医院上午10点钟左右是最高峰的,通过错峰就诊的方式,10点钟左右的时候比以前少了一半人,以前下午没什么人的时候,现在就有很多人,使医院的门诊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现在他们逐步想把收费处取消,逐步通过网络的方式来实现。”王明透露。

做诊前市场的预约挂号、咨询平台,之前有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最好的医生很少在这些平台上,因为这些医生不缺钱、但是缺时间,同时他们不屑于回答头疼脑热一类的普通医疗咨询,他们更希望挑战有难度的病例。

但是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更多的资源被开掘出来。2013年11月底试运行、2014年3月正式上线的青苹果移动健康,就主打诊后的“熟人医患”,即在线上联系的医生和患者,之前已经在线下见过面,青苹果健康目前在上海三甲医院的覆盖率是100%,并且青苹果健康的平台上三甲医院的主任或者副主任级别的医生比例大约为50%。青苹果健康北京市场负责人王晓春透露,青苹果健康就在着力挖掘一些中年医生,包括副主任级别、或者是刚刚晋升到主任级别的医生。“这部分人他的技术和能力是非常强的,在一些知名医院,他们是被归于‘第二梯队’的,但是如果放到其他的医院肯定是‘第一梯队’的,我们希望把这些好医生挖掘出来。”

芯联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宏桥总结认为,青苹果健康的实践证明,医院的大专家还是能上互联网平台的,只要你能瞄准医患的“刚需”。芯联达之前主要是在医院内部做移动医疗解决方案,目前也在尝试做患者诊后的随访,杨宏桥透露:“在部署的过程中,有大量和患者和医生愿意做这个事。”

虽然之前业界一直认为,互联网医疗的创新大多在医院院墙之外,并没有触及医疗活动的核心,但是这样的认识恐怕要刷新。

就医160是深圳市卫生局和东莞市卫生局的官方预约挂号平台,然而2009年就医160创办之前,其两位创始人所做的是医院的感染软件,这个软件系统和医院内部的各个系统都要对接,在这个系统中,每年都会沉淀几百万份病历。未来,极有可能打通院内院外。

王明透露,“就医160在深圳、东莞已经能够形成很深入的平台性的东西,因为我们跟HIS是实时交互,不是一个厂商、是多个厂商。”他进一步透露,就医160已经在尝试做诊后随访的工作,“我们跟湖南长沙的湘雅医院、省肿瘤医院等一些比较大的肿瘤医院合作,形成了肝病、肾病、肿瘤等病种开展了合作,实现互联网平台化。”

问题:院墙内外的困惑

互联网对医疗的快速渗透,也在政府层面和业界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思考。

目前医疗机构自身也希望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互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困惑。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网站管理部主任徐利剑的工作内容之一是管理医院的门户网站,他谈到目前医疗机构网站也遇到一些困惑:

首先,在线服务方面。医院相关的信息都是在医院的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医疗信息系统)系统里,北京市绝大部分HIS系统都是独立的信息,因为医院要保证资金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这些信息怎么样调入到互联网系统,这是医院目前最关注的内容,也是我们感觉难度非常大的内容。”他说。

第二,互动交流方面。各家医院也都是非常想通过网站向患者提供相关服务,但是医生大部分时候都非常忙,所以,当面对绝大部分人来医院的网站提问时,医院组织医生回答问题相对来说难度是非常大的,很少能通过利益驱动的方式鼓励医生网上提问。

第三,医疗机构和企业如何合作。现在医患咨询网站非常多,大部分企业都是跟医生打交道,鼓励医生在网上回答患者提问。从医院的角度来讲,医院还是有一些想法的,因为对于医院来说,他的医生去提问之后,下一步涉及到医院多点执业的问题时,医生可能就把患者带走了,这对于医院来说是一个风险点。所以医院对于医生在网上通过企业平台提问,是有困惑的。

杨宏桥谈到,在目前的医疗体系下,移动医疗应用要打进医院,难度比较大。他解释,移动医疗实际上最根本地是解决医生的痛点,如提高学术水平、提高收入、保证医疗质量等,但是,现在医生归医院管,要想让应用到达医生,先要把应用卖给医院,否则没法将应用送进医院。因此,移动医疗应用,还要首先解决医院的问题。

U糖创始人兼CEO陈潇枫认为,医疗恐怕不能妄言“颠覆”,他说:“从医疗这个层面上,我觉得更多要考虑传统医院的基础模式,考虑医院的需求和痛点。在这个层面上,大家得沉下心来去做这件事情,把没有解决的医院的问题解决好,把用户真正需要的刚需的问题服务好,这个才是真正所谓的医疗移动化的方向和发展趋势。”

PK:以医生为中心vs以患者为中心

2013年下半年以来,互联网医疗领域涌现出两类创业者:一类是从互联网切入,逐步向医院渗透,他们认为未来医疗活动以患者为中心,拥有患者资源的企业未来才能在竞争中取胜;一类是从医院切入,逐步向医院外延伸,他们认为医疗活动是以医生为中心,掌握了医生资源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在沙龙现场,嘉宾的观点也产生了碰撞。

杨宏桥认为,如果从商业角度来衡量医疗活动的话,实际上是医生的服务卖给患者。现在医生是供不应求的,确实医生这个资源真的是核心。以患者为核心,目前还是个理念,在医疗领域现在并不成立。如果拿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做商业模式很危险,一定要想清楚。

但是,国海创新资本投资总监刘羿焜认为,随着近几年政策利好,比如,鼓励民营资金进入、鼓励保险资金进入买方等,医院和医生资源的流动性比以前更强。他说:“比如以前一个企业锁定了协和医院的张大夫,未来张大夫有可能多点执业。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企业现在拥有某些资源,也并非高枕无忧,因为资源一直在流动。”他进一步指出:“因此,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很重要的不是能够锁住谁,而是能够在资源流动过程中占据有利的位置、能够持续不断的获取资源,或者使资源资源向自己靠拢。不管大家用什么样的方式,我觉得持续保持对资源的吸引力,这点比你已经拥有的资源更重要。”

他表示:“我们希望未来能够到达一个中心,就是以患者为中心,目前我们还是以医院和医生为中心。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不管是哪家企业在做,都是在推向这个大的方向,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也是一个非常有机会的时代。如果大家希望做这个互联网医疗的创业,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点。”

未来:关于2015年的5个预测

现场的5位嘉宾也和大家分享了他们对于2015年互联网医疗领域即将发生的变化的几个预测:

U糖创始人兼CEO陈潇枫:“移动医疗是一个趋势,这是肯定的,我觉得在2015年,所有用户对健康的意识会逐渐提升,包括家庭意识也会逐渐提升,我觉得这个可能在2015年会是重要的一点。第二,在可穿戴设备上,健康医疗层面的研发和推出市场的产品也会越来越多,这是肯定的。第三,作为医疗移动的创业者在2015年也会越来越多。”

芯联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宏桥:“2015年和医疗资源结合紧密的移动医疗的价值会凸显出来,所以在院中院后做的公司会找出真正盈利的、可行的商业模式。”

青苹果健康北京市场负责人王晓春:“我们会发展很多的医生到互联网平台上去服务,我觉得到2015年年底,中国至少有15—20万医生上线(注:根据2013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官方数据,中国执业(助理)医师约279.5万),不单单是指我们一家,而是说所有的医生。”

就医160联合创始人王明:“我有两个预测,一个是明年竞争会激烈,竞争者会更多,BAT会更大力度地扶持甚至进入这个市场。在2015年的下半年甚至是2016年会更多一点,会出现大量的并购收购案。为什么这么说呢?像挂号而言,它是一个比较好的入口,每一个城市、每一个省市都有,但是因为没有盈利模式,大量公司是很艰难的。就去年一年而言,就有6个地方的小平台找我们,希望我们把他们合并了,但是我们认为目前时机还不是那么成熟。另外一方面,就是平台性的公司,他们之前做得没那么专,就是广撒网,它又如何形成它的盈利模式呢?所以我们预计2015年两组数字会有一点重合,细分领域的公司会跟平台性的公司有结合点,两者一结合,盈利模式会相对清晰一些。这些大公司进来其实也不用怕,比如BAT是很大的平台,它不会专门来做每个领域,医疗行业有是特别专业的,具体落地的时候还是得靠别人。”

国海创新资本投资总监刘羿焜:“我有两个预测。第一,经过2—3年的观察,我觉得医院在不同的模式、不同的就医种类上,明年一定会做一个流程的创新,我觉得2015年我们会把所有医疗优化点做到。第二,医生是一个稀缺资源,这个资源是要由市场定价的,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开、民营资本的进入,我们在2015年可以慢慢的形成一个所谓‘公允’的医生核心资源价格。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医生核心资源的流动性比以前来得更加迅猛,我们有可能在2015年看到所谓医生资源强的流动性。”

1.鼎读财经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网友所投稿件只代表发稿人立场,如果内容或配图侵犯了您的利益,请联系发稿人或本站编辑3123658318@qq.com 进行删除。

相关文章
上一篇:愿为猴者众:耍猴人周鸿祎下一篇:融资and新旗舰,面对市场竞争,小米开始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