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的智联招聘选择此刻IPO,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套现。从其招股书中披露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到,其高管团队的股份不足5%,换句话说,智联招聘成功IPO获利最多的就是其投资...
从其5月6日向SEC提交IPO招股书,到近日增补文件,确定发行价仅仅花了30天不到的时间。然而当仔细研究这家企业,甚至是这个行业(在线招聘),你会发现这种笃定的背后是一种矛盾,更是一种无奈。
6月3日早间消息,智联招聘今天向SEC(美国证劵交易委员会)提交了招股书增补文件。文件显示,智联招聘IPO发行价区间定为每美国存托凭证(ADS)12.50至14.50美元。
与2011年那次冲刺IPO相比,这次智联招聘IPO显得更加笃定。从其5月6日向SEC提交IPO招股书,到近日增补文件,确定发行价仅仅花了30天不到的时间。然而当仔细研究这家企业,甚至是这个行业(在线招聘),你会发现这种笃定的背后是一种矛盾,更是一种无奈。
内忧外患,左右为难
智联招聘的矛盾主要来自互联网的变革,譬如移动互联网的兴起、Web3.0的演进、大数据的应用等。与互联网近几年的这些变化相比,现在的智联招聘更像是原地踏步,其还停留在Web1.0的媒体时代。无论是在线的 招聘业务 ,还是其在线下(买断报刊杂志的广告,与广告代理无异)经营的 招聘广告 都是如此。
线下部分峰哥不想做过多的评论,但是其线上业务,很多的时候并不能为用户(企业、个人)带来价值,因为其只是完成了简历与企业的简单连接,这种连接并不能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人,也不能为合适的人找到企业。
不仅如此,智联招聘付费即可查看简历的机制,也饱受用户诟病。相信很多人在智联招聘发布、投递简历后,都曾被保险公司欺骗过。这些保险公司通常会伪装成其他类型企业,骗你去面试。据悉一位保险公司的员工透露,每骗来一个面试者,可以为职位发布者带来5-10元的奖励(这是保险公司常用的拉人头方法)。
如果说智联招聘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是内忧,那么新兴招聘的冲击则是外患。可能也正是看到了传统 三大巨头 (指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这些问题(只是简单的连接),所以很多人选择在网络招聘这个看似没有机会的领域掘金,这里面也包括一些互联网巨头,譬如新浪微博最近布局的微招聘。
当然,这只是新兴在线招聘的一类(社交招聘),其他还有垂直招聘、猎头招聘等。每种新兴模式都各有利弊,但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在颠覆传统在线招聘、瓜分这个当前40亿且每年都在高速增长的市场。与传统的在线招聘 三大巨头 相比,这些后来者们更加注重整体服务意识(企业的招聘效率、用户的求职成功率等),从而改变了招聘网站与企业单纯的广告供应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智联招聘也在尝试变革,其推出了瞄准中高端猎头市场的智联卓聘,力图打造求职者、猎头和企业三方互动的平台。而在峰哥看来,这种变革更像是智联招聘的左右手互博,一面是传统的 信息服务 ,另一面是没有成熟商业模式的尝试。
被操控的 提线木偶
资料显示,成立于1997年的智联招聘,目前最大股东为2006年就开始投资它的澳大利亚最大网络招聘公司Seek,占有智联招聘72.3%的股份。
智联招聘先后拿到过五轮融资。2000年,兰馨亚洲投资有限公司注资300万美元;2004年,智联获得欧洲某公司200多万美元的投资;2005年7月,联想创投和智基创投注资770万美元。
在2006年的第四轮融资中,智联首次接受了Seek公司2000万美元的投资。2008年,澳大利亚的麦格理集团有限公司与Seek联手注资约1.1亿美元,Seek在智联招聘的第五轮融资中拥有智联招聘56.1%的股份,是其控股股东。在此后的2013年1月,麦格理抛售所持的全部智联招聘股份,Seek接手,此轮增持花费1.05亿美元,其所持智联股份比例也上升至72.3%。
不过,多轮融资带来的另一个后果是,智联招聘管理层持股被严重稀释。招股书中披露的智联招聘的股权结构显示,以个人持股来看,其CEO郭盛持有2970833股普通股,持股比例为3.3%;高管郭建民持有866000股普通股,持股比例为1.0%;而来自大股东Seek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s的杰森 伦加(Jason Lenga)和约翰 阿姆斯特朗(John Alexander Armstrong)持有智联招聘的68259876股普通股,持股比例为79.0%。
内忧外患的智联招聘选择此刻IPO,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套现。从其招股书中披露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到,其高管团队的股份不足5%,换句话说,智联招聘成功IPO获利最多的就是其投资人,所以我们并不排除投资人在幕后主导本次IPO。
在峰哥看来,智联招聘的高管团队更像是被投资人操控的提线木偶,IPO更像是一种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