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是人与生俱来的需求,每一个人只有与他人相连接才能体会到存在的价值。很难想象一个孤立的,与外界没有任何连接的个体,该如何进行自我认知。但人们的社交需求在满是藩...
社交是人与生俱来的需求,每一个人只有与他人相连接才能体会到存在的价值。很难想象一个孤立的,与外界没有任何连接的个体,该如何进行自我认知。但人们的社交需求在满是藩篱的现世界中往往很难得到完全满足。潜在的社交需求一直存在,一如积蓄已久的火山,静待爆发的时刻。
如今,在经历了一番社交网络的狂轰乱炸之后,用户的心态正逐渐趋于理智。传统的社交工具无法让用户提起更多的兴趣来使用,对企业及创业者来说,只有研究出更加契合人们心理需求的产品才有望脱颖而出。我们沉思的是 什么产品才能契合人们的心理需求,下一款现象级社交产品会是什么?
社交净土将成潮流
多年以前,知名的IM工具MSN,只能允许用户拥有150个联系人(好友),据说这个限制来自于一条人际关系的定律:一个人在一段时间里最多只能维持150组社会关系。
而在国内,社交对于人无疑是是非常重要的,但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迷信各种各样的社交关系,并美其名曰 人脉 。对于人脉的贪婪让人们天天处在一种疲于应付但又不得不应付的感觉中。我们总是想着不能错过任何可能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人们总是不知道自己是否该下线,就怕错过某些好东西。当被社交软件绑架的时,朋友圈(quan)自然也就变成了朋友(juan)。
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交应用IN应运而生,成为圈内最大黑马。在目前众多社交平台面临疲软的大趋势下,下一款现象级社交产品必将是一块 社交净土 ,在这样一块净土中,回归社交成为产品本质。
下面从IN的产品诞生、爆发历程、产品调性、商业模式等方面看其如何在社交产品的喧嚣中做一个有调性的咖啡厅:
1)产品诞生
IN这款社交产品实际上诞生于 爱图购 这个女性时尚品导购网站。 爱图购 创始人黑羽在知乎曾经表示:不少女性时尚大品牌看中的是爱图购庞大的女性用户群,以及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为了为品牌商在爱图购用户中传播找出一个有效方法, 爱图购 尝试了instagram和swagg式的传播和标签玩法,参考国外同类产品后,最后IN第一版应运而生。
IN最初致力于打造最时尚的品位分享移动端社区,用户在IN中随时随地创造与分享潮搭、街拍等照片,垂直定位于女性时尚领域,专注于建立用户与品牌、街拍、潮搭之间的自然社交连接。
2)爆发历程
一开始,IN可看作是是 爱图购 导购网站在移动端的延伸,其社区属性让IN有了华丽转身社交产品的爆点。
早已聚集了大量女性用户,踩上图片社交风口的IN无心插柳柳成荫,用户数首月便破百万。这时IN团队意识到,女性的需求引爆点不是只分享女性时尚品这一个点,IN不仅可以做潮人分享各种服饰或品牌商品的平台,更可具有更大的需求点和涵盖面,融入到女性群体乃至移动用户生活的点滴当中,成为中国的Instagram。
立足于女性和品牌的基因,垂直运作女性群体,进行频繁的社交刺激 一系列基于女性群体的独特打法,使得IN很快迎来了爆发,创始人黑羽将其称作是 起点即爆点 。根据数据统计,自2014年6月发布以来,IN用户已经超过了1600万,用户平均使用频率是4-5次/天,很多活跃用户甚至每天几十次地打开IN。
3)产品调性
无论在何种社交平台上,用户的无奈都在与日俱增。上司、同事逐渐侵入,当初的那块私人空间如今已经无孔不入。发条状态畏首畏尾,生怕领导同事评头论足,而在IN上,却没有这样的烦恼,因为在IN这个平台中国,人们可以追求一种时尚、自由的生活方式。
经过半年多发展,IN不仅聚集了时尚达人,还成为众多文青和摄影师聚集的平台,拥有一大批摄影、绘画、艺术、音乐、生活各种领域的高质量用户。IN有涵养、有沉淀、不喧嚣,兀自在那散发着独具魅力的绰约风姿。
IN将熟人和陌生人概念进行了模糊,在这个咖啡厅里,你可以和任何人展开心灵的沟通。社交的本质是与他人交流心情,并不需要区别熟人还是陌生人。如果将社交硬生生地划分为熟人和陌生人的话,产品会陷入僵化。IN将熟人和陌生人的选择权限还给用户,让用户自由选择在这样一块私人空间里向哪些人展现最真实、最逗逼的自我。换句话来说,IN只负责用户 吃喝玩乐,分享生活 ,给用户最极致的用户体验。
为了给用户带来最好的体验,IN还开发了众多别具一格的小功能,心情标签和场景贴纸便是最吸引用户的部分。心情标签和场景贴纸让照片更有趣更好玩 在星巴克喝咖啡时,你可以在咖啡杯上打上 星巴克 的标签;在被窝里睡懒觉,你可以给自己脸上打上胡须、猫耳朵等贴纸,形容自己是只慵懒的小猫。
虽然打标签和心情贴纸并被IN首创,但IN不像其社交产品做的那么死板无趣,绝对是国内最有趣、最极致的,足以培养起用户使用这些小功能的习惯。IN团队将心情标签和场景贴纸称作是 小甜点 。如果说IN是一个具有情调的咖啡厅的话,这些完全免费的 小甜点 无疑是最能给用户带来惊喜的部分。而且心情标签和场景贴纸随着用户使用时间变得更加丰富,这无疑进一步增强了用户粘性。
市场考察:多重质疑,IN未来形态构想
1)需构建差异化壁垒
对所有的VC来说,最喜欢问创业者的一个问题恐怕就是 大公司抄袭你的想法,你该怎么办? IN的创新模式看似简单,对类社交巨头来说,差异化壁垒成为构建的重点。
对于这一问题,IN团队表示,目前确实有部分类似IN的产品进入市场,但仍处于邯郸学步的状态,产品形态虽可抄袭,但IN的产品基因却难以复制。而且IN团队目前花精力最多的地方不在于图片分享,而是数据挖掘与关系链分享,这是其他竞品短期内所无法学到的。比如,IN的图片机器学习识别率已经超过90%,关系链条的积累更是惊人 目前千万用户的量级,基于好友数量、兴趣点等做深入匹配,整体竟然约有10亿多个关系链条。
2)女性用户为主成为产品扩张障碍
IN爆发初期有赖于众多品牌偏好的女生,正是女性用户喜欢 晒生活 的特性带来了IN的高速发展。但正是女性用户为主的用户结构也限制了IN下一步的扩张。怎样才能让这款产品变成一个全民性的现象级产品?成为了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IN希望未来能成为中国的Instargram,但目前还是以女性为主,不能算是全民性的产品,而且垂直深挖与全民性、现象级APP还是有一定距离的。随着未来的发展,IN将对用户需求进行平衡筛选,在满足女性用户的需求的同时,进行全新定位,进一步完善产品,扩充功能。在这一过程中,IN不会刻意追求用户体量。在发展过程中,IN的产品形态才能最终确定。
3)盈利模式的诱惑
大数据可是自云平台后最热的概念了。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兴起,针对互联网用户数据的分析、营销、挖掘产品越来越多,大部分是在为企业服务,或者用来做自身产品推广,比较经典的案例就最近微信根据 大数据 推出的三条朋友圈广告。
与大多数社交产品烧钱为生不同,对于IN这样一款脱胎于女性时尚品导购网站的社交产品来说,盈利模式从来就不是IN忧虑的问题。
IN通过标签,在用户和品牌中建立了自然的连接桥梁。用户的品牌数据积累和社交互动的沉淀使得IN的商业模式离钱很近。但正是盈利唾手可得,IN能否坚守底线,处理好与 爱图购 关系显得尤为突出。 爱图购 作为最大的女性品牌导购网站,在品牌导购、流量变现和品牌营销上都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思路。IN的社交传播能力拓展了 爱图购 移动端品牌营销的新思路,为 爱图购 承接海量时尚品牌,开拓新商业领域提供了可能。
IN诞生之初的目的是为了 爱图购 品牌推广,但在今天转型成为社交平台的情况下, 爱图购 资源和支持将成为一把双刃剑。用户喜欢的是一家纯粹的 咖啡厅 ,过早利用品牌营销进行盈利或许将对IN未来的发展不利。
后记:
2014年8月, 爱图购 获得A轮千万美元级融资成功,据投资方称,非常看好 爱图购 旗下的图片社交APP IN 的巨大想像空间。目前李小璐,小p老师等很多明星已低调自发入驻IN。
国外目标产品Instargram已经趋于成熟,被Facebook收购后,也有了最终的归宿。但在国内市场,像Instagram这样图片社交产品没有成功的先例,目前也没有任何一款产品能形成垄断性优势,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图片社交产品在国内市场几乎还是一个空白。
IN还在起步阶段,每一个环节做起来绝不像说说那么简单,需要稳扎稳打。IN要想发展更加迅速,不管是在团队建设上、产品完善、模式试错还是用户培育上都需要更多投入。想像Instargram一样,引领下一款现象级社交产品的潮流,IN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