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

传统媒体一片楚歌,“澎湃”的新闻理想此路不通

字号+作者:鼎读财经 来源: 2021-12-07 08:47:18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无论“澎湃”的商业模式如何虚无缥缈,不可否认,在互联网这样一个日渐浮躁的圈子,专心做新闻做内容的人士已经越来越少了。在嘈杂世界中特立独行的“澎湃”'...

无论“澎湃”的商业模式如何虚无缥缈,不可否认,在互联网这样一个日渐浮躁的圈子,专心做新闻做内容的人士已经越来越少了。在嘈杂世界中特立独行的“澎湃”,也不可避免地...

昨日,朋友圈刷屏的一纸《我心澎湃如昨》宣告了东方早报的互联网产品 澎湃新闻 的诞生。其CEO用这份另类的发刊词一炮打响了它的知名度,当然随后意料之中的,就是汹涌而至的批判。无论 澎湃 的商业模式如何虚无缥缈,不可否认,在互联网这样一个日渐浮躁的圈子,专心做新闻做内容的人士已经越来越少了。在嘈杂世界中特立独行的 澎湃 ,也不可避免地有着新晋者的漏洞百出,但至少它有着不死的热血和敢为探路者先的勇气。

 

 

一年多以来,一群年轻的报人挤在黄浦江畔的一座旧楼里,鼓捣着一个名叫 澎湃新闻 的互联网产品,7月22日凌晨,它正式上线了,没有任何仪式。

这个产品一面世,互联网世界密切关注。当日一整天时间,很多人都在热议 有前途吗?烧完钱就会死吗?怎么读不懂它的发刊词?

疑问多多,不妨先问个最基本的问题:这群人到底想做什么?很简单,他们公开表述的是:想在互联网世界做原创新闻。

互联网本身就是信息的海洋,也不缺乏原创新闻。但是他们的雄心,是要在互联网上重建对新闻规律的尊重,所以,他们的新闻杜绝道听途说,所有的原创新闻都是记者用脚跑出来的。

他们打算改变陈旧的文本表达,回避官样文章,让用户和读者能够迅速抓住新闻的主旨。他们希望新闻是建设性的,有温度的,其中应该包含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对和谐社会的热盼。以这样的态度做原创新闻,理应受到互联网世界的尊重。

那么,他们会成功吗?

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显示出其商业模式已趋成熟。这成为部分业内人士质疑和诟病的重要原因。

他们所期望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也许还没有到来,但是他们的判断应该受到尊重:未来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最起码应该尊重原创精神,互联网的共享精神不是互相抄袭、拷贝,应该向原创作者支付稿酬,而不是予取予夺,野蛮生长。不注重保护知识产权的时代正在过去。

他们相信有人所说的:原创的、优质的、定位精准的内容这三 横 ,加上新技术这一 竖 ,能够在未来使他们成为这个行业的 王 者,能够吸引到目标用户和读者,并带来理想的流量和收益。

所有这些预设,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其实是一群探路者。

有人说,他们的办公环境就像黑网吧一样,空气污浊,拥挤不堪,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激情澎湃,为这个产品而工作,不知所为者何?

日渐衰微的平面媒体生存环境,可能会给出一部分答案。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传统媒体广告市场的整体增长仅为6.4%,低于同期GDP增速,其中报纸广告同比下降8.1%;6家报业上市公司中,有3家的广告收入降幅超过两位数。

迫在眉睫的转型,困难重重。有人选择了离开,更多的人在观望、议论、等待。而探路者的命运,要么成为整个平面媒体转型的引领者,走上一条康庄大道;要么倒在路上,以自己的身躯为墓碑,提示后来者:此路不通。

因此,他们实际上是一群略带悲壮色彩的理想主义者。在这个时代,理想主义是个很奢侈的词汇。但若新闻从业者们真的没了新闻理想,没了改变互联网生态的决心,那么, 新闻 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的游戏,如此而已。

投资4亿人民币的 澎湃 时政新闻APP,憋了这么长时间的 大招 ,上线之初的表现似乎也不太理想。在一片激动的叫好声中,直白的批判与看衰此起彼伏。这是一个 速食文化 过剩的时代,新陈代谢的速度之快已到了迅雷不接遐迩的地步,任何今天的蓓蕾都可能在过目即忘的激烈竞争中成为昨日黄花。所以无论 澎湃 的情怀多么的让人心潮澎湃,都必须直面产品的技术提升与用户体验。毕竟大家都期望,在传统媒体一片楚歌之际,有人可以带给未来以扭转乾坤的希望。

作者雪飞,本文刊载于中国广播网。

1.鼎读财经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网友所投稿件只代表发稿人立场,如果内容或配图侵犯了您的利益,请联系发稿人或本站编辑3123658318@qq.com 进行删除。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广电总局的“强者思维”有心无力下一篇:平面媒体日渐式微,“澎湃“转型就是一个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