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那个时候,陈欧依然是最大的股东,,他可以留下来和Forrest进行缠斗,我也会坚决的站在他一边。更何况核心技术代码,服务器,处处都是GG的死穴,Forrest要赶走我们...
聚美优品罗生门起源于网上的一篇爆料文章,文中称 我为自己代言 的C公子创业涉嫌造假。随后,该文在互联网持续发酵放大,引起越来越多媒体以及专业人士的关注。
据称,《我为自己代言的C公子》来自国内某知名论坛,文章作者以当事人的姿态将陈欧涉嫌虚构 创业门 的故事讲述出来。文中,作者自称是做VC的,与和C公子产生过交集。该VC透露,C公子在新加坡第一次创业成功 Garena的股权结构和公司员工的组成中,根本没有C公子的任何信息;C公子赴美也并没有他说的那么委屈;并且直指 C公子自称被架空后被迫出局 的故事很无耻。
那么,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聚美优品CEO陈欧的神器创业故事背后真的隐藏了如此多谎言吗?带着这些疑问,有媒体人亲自通过邮件联系到了另一位当事人 Garena的创始人Forrest先生。以下是Forrest先生回复的邮件全文:
XX女士
承蒙致信。首先,对于您与贵报对Garena的关注与关心,我在此深表谢意。
Garena一直专注于新加坡乃至东南亚的互联网相关业务,对中国大陆方面的情况并不甚了解,而近两日除您之外,也忽然有其他一些华文媒体来电或致信相询关于陈欧先生的若干情况,由于事发突兀,我也不知如何回答。而蒙方先生告知,您是中国重要与知名的新闻记者,多年以来在新闻事业上有严谨而重要的成就,所以我以下就我所知,就您邮件中所及若干事项做一回答。
关于陈欧先生,我们确实曾经是合作伙伴,在2007年就相识,我们也有很多共同的朋友,但近几年联系不多。日前听闻他所筹办的公司正式在美国上市,于私人,我谨致诚挚的祝贺。
不过,您邮件中提及陈欧先生是今天Garena的创始人之一,这个说法或有不确。简要言之,我与陈欧先生确曾于2007年3月13日共同创办了Ocean Global Holding Limited,对外简称GGgame。之后陈欧先生赴美离开团队,我于2008年把Ocean Global Holding Limited 更名为Garena Global Holding Limited,但由于当时我们专注的网络对战平台业务并没有取得成功,所以最终我们终止了相关软件工具的开发和运营,并清盘公司。
2009年5月8日,我在新加坡重新成立了一家全新的公司开始目前的业务,而原来的团队也绝大部分都保留下来继续工作。主要是想对自己最初一段创业经历做一个纪念,所以我们最终保留了Garena的名字,为公司取名Garena Online Private Limited。
所以,陈欧先生确然是GGgame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但目前的garena与陈欧先生可能并没有太多的关系。这是我需要澄清的。
当然,某种意义上可能真的是我造成这个误会,因为我在自己第二次创业的时候沿用了Garena这个名字,导致外界发生混淆。这是我当初没有考虑到的。事实上,在您之前,我也听闻过类似的说法,甚至我团队还曾经有人向我具体的问询过,我还专门在公司内部发全员邮件介绍过这一过程的本末。
关于您说的陈欧先生的股份卖出的事情,是正确的。2007年8月,陈欧先生赴美,11月开始跟我联系说希望卖掉他所持的35%的Ocean Global Holding Limited股份,他当时说他需要用钱,主要是缴纳学费和其他的一些用途,具体他没有跟我介绍。他当时希望要100万美金,当时公司本身一直没有盈利,业务展开的也不够好,这对于我们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困难。但我觉得既然是合作,不管结果如何,都应该有一个善始善终,也加上我们一直有比较好的私人关系,所以我筹到了70万美金交给他,买断了他所持有的股份。对此,他也对我十分感激。就是这样。
而对于您邮件所及的另外一种说法,说陈欧先生谈到他是在美国求学期间被排挤出公司,被迫出售股份,会让我感到十分的震惊。这种说法之前我曾经听闻大陆的朋友给我转述过,但考虑到您是一位重要的新闻业者,我不得不重新考虑这种说法是不是在今天的中国已经被很多很多人相信。我在此要郑重的说明:这是不真实的!陈欧先生的股份售卖,是他主动发起的,他本人也十分感谢我们所做的赎买,这里不可能有您所说的事情。我和陈欧先生的MSN对话记录我这里还有保留,因为这些信息现在也没有太多的商业意义了,我当作附件给到你,如果XX女士有兴趣,可以看到陈欧先生本人当时是如何和我直接谈的。
关于您所询问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关于陈欧先生赴美。这里的细节我确实比多数人更加清楚,事实上在我们认识之初,我即了解到陈欧先生有赴斯坦福深造的意愿,而我们相识和此也有关系,因为我本人也是斯坦福毕业,我们算是校友。但在2007年初我们结识的时候,当大家决定共同创业的时候,陈欧先生是有告诉我他将为了这次创业选择留在新加坡,不再赴美。这也坚定了我的信心,于是我也辞去了自己当时在MTV数字娱乐的工作,与他一起创业,我们当时只有十个人不到,第一个办公室是在一个大厂房里。但此后陈欧先生或许是改变了主意,他一直没有中断进行斯坦福的申请,并在几个月后应该是8月去了美国。就这件事情本身,我当时当然不会很开心,因为刚创业,正在最艰苦的时候,一个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忘记他的承诺,离开你,离开团队。但到今天,我会觉得如果不是陈欧先生,我可能也不会出来创业,也不会遭遇哪些磨砺,今天Garena能侥幸获得一些成就,我们还是十分幸运的。
所以具体对于这件事情,我只能说承认陈欧先生确实当时对我和团队其他的同仁没有履行诺言,但在今天我觉得没那么重要,甚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XX女士,如您来信所及的一些问题,我所知大致如上。陈欧先生当年与我确有共事之谊,我也祝福他未来的事业继续发展。但我绝对无法同意他说的 他当初被排挤被迫出局 的说法,这是对我和我们所有团队成员的不公平,这不是事实。
如果真的是他说过类似的言论,我郑重的希望他就此澄清,并且告诉公众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
祝好
(左:戴雨森 中:陈欧 右:刘辉)
然而,既然是罗生门,事情似乎远没有这位Forrest先生说的那么简单。九哥在网络上还发现了陈欧创业故事的另一个版本,来自于刘辉(steven liu),是陈欧的GG创业同仁以及Garena元老。
以下截取部分刘辉的口述实录:
我是刘辉,2005年跟陈欧一起创立游戏对战平台GG;我也是steven liu,是陈欧在南洋理工的同学;而今天来发这篇文章,我的身份是GG创业同仁、Garena元老、与陈欧一样被职业经理人排挤出局的前元老。
之所以要先花这么多字数把身份表述清楚,是表明一种态度:我说的是事实,我就不怕实名实姓站出来。
一、电竞平台GG的起源
陈欧来找我不是因为我长的帅,或者游戏很牛。而是他在募集程序高手。而我别的不敢吹,编程方面在学校里还是数的上号的。
点了几道小吃,陈欧迫不及待的开始讲述他的想法。
当时浩方对战平台刚刚崛起,以迅雷之势席卷大陆。但远在东南亚,甚至欧洲,却没有一个跨洲的对战平台出现。导致电子竞技都是窝里横,或者只能在大赛中见面。陈欧的想法很简单,建立一个与浩方正面竞争的对战平台,先利用地缘优势占领东南亚,再利用新加坡的国际优势,迅速挺进欧洲和美洲。
Steven,你现在大一,你想过没有,在你大三的时候,就可以有自己的企业,而不是每天挤地铁去上版! 陈欧最后问我,充满信心。
我有点儿懵,只问了一个问题:就咱俩 那你会编程么?
陈欧很坚定的看着我:不太会 但他赶紧补充说:我觉得不难,我可以恶补编程啊。
这家伙靠谱么?我想
年轻的时候就是脑子一热就变成白痴,两个白痴碰到一起的力量,也不可小视。
以上情景,发生在2005年。请注意,电竞平台GG,也就是Garena的前身,就是这样起源。这个时候,那个对创始人地位梦寐以求的Forrest Li,还没有出现我们这两个年轻白痴的视野里。
二、GG诞生
一上贼船,就是痛并快乐着的两年。
创业是听起来高尚,其实一点也不好玩。你以为你很聪明想到了商机,其实不然,大家可能都想到了。那时候想打败浩方的平台有很多,比如天下竞技, VS等等,大家都野心勃勃,但都由于技术不足而败下阵来。
团队全职员工只有一人,就是陈欧。说白了,就是董事长兼员工。
我们的平台叫做GG,陈欧说简单直接,就用Good Game的缩写,还意味着by gamers,for gamers。我投了一票赞成,于是全票通过了 汗。
那段时间一个帅气的职业玩家消失了,我们经常看到一个络腮胡子的程序猿蹲在角落里目光呆滞盯着电脑发呆。那段时间的陈欧,像个隐士一样遁了,由健谈变得一语不发,很多校友问我陈欧是不是出啥事了。
陈欧边学边写但速度很快,GG平台在一个写字板的代码基础上被创造了出来。尽管我必须说,在后来改进之前,他写的代码严重不规范,而且很难看懂,说简单点就是垃圾Code,但毕竟、居然,管用!他兑现了承诺。
GG出生那天,我们出去喝酒庆祝,陈欧偷偷告诉我,他看到拥挤的人流会有点恐惧感,,我心说完了,这家伙缩在寝室里写程序结果写魔怔了......
无论如何,这一天GG诞生了,她是个先天并不健康的宝宝,甚至连LOGO都是我找国内还没毕业女友画的,但是两个人充满了自豪感,不顾旁人的眼光,各种畅想,从融资想到上市。我喝吐了,陈欧趴在桌上一动不动,口里喃喃自语。
三、陈欧赴美
在交给一些职业玩家朋友测试并持续改进之后,我们发现这是可能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白: 点对点的连接方式,大大缓解了对战时最忌讳的延迟的问题,在国际网络互联的速度已经优于浩方,使得欧亚大陆之间的电竞比赛变得可能。
陈欧的优势是他本身是职业玩家,在电竞圈里很有人脉。同时他很有市场嗅觉,于是一次大策划开始了。
在他的牵线搭桥下,两位从未交手的顶级魔兽高手:WCG冠军Moon和ESWC冠军的世纪巅峰对决,这在当时电竞圈里是爆炸性新闻。而对决的平台是GG!
我还能找到一些当时的媒体报道,在这些报道里, leo Nobrac ,也就是陈欧,无一例外作为 开发者 、 创始人 出现,从这些报道里,也不难看出GG当时已有的影响力。
这是2006年年初的事情。而Forrest Li,这个如今自称创始人的人,仍!然!还没有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编者注:一方面是融资难,一方面是家庭不支持)内外交困,陈欧极其窘迫,只得凭借奖学金和参加电竞比赛的奖金支撑服务器和带宽开销。虽然每次开会时,陈欧都信心满满的告诉大家,难关马上就要过去。但是,我知道他在众人离开后皱紧的眉头。
在无奈之下,陈欧决心背水一战。
他对我说,想既然名校MBA好融资,那就选一家最牛的学校读MBA,这样两年他一边读,一边接触美国的投资人,就可以为GG融到更多的钱,他的最终选择是斯坦福大学。接下来几个月,陈欧白天看护GG,晚上挑灯夜战GMAT。
07年初,陈欧成功被斯坦福商学院录取。
四、本命年:那个 憨厚 的职业经理人
2007年,陈欧知道自己留在新加坡的时日不多,因此更加疯狂地投入工作,希望能够在9月赴美报到之前,将GG推到一个新阶段。
正在此时,陈欧通过斯坦福校友的介绍,认识了Forrest,一个摩托罗拉人力资源出身的斯坦福MBA。起初, Forrest对我们说就是因为都是校友,所以过来帮忙,不求任何回报,以Business Development Manager 的身份低调兼职加入团队。其实现在回忆起来,投资人说我们 孩子 是有道理的,接下来一系列严重错误不堪回首 事实证明,Forrest是太高明的 职业经理人 了。
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由于看到GG的高速成长性,Forrest告诉我们他希望全职加入,但提出要做CEO,让陈欧作President。 对于这个变化,Forrest是这么解释的:President是公司的头,CEO只是负责商务运营,而企业的创始人一般都不当CEO,工程师出身的更不适合当CEO。这番话说的我们晕头转向,加之创业公司向来对头衔不怎么看重,于是答应下来。
拿到CEO的职位后,Forrest憨厚的告诉我们,CEO加入初创企业,一般要求30%的股份。除此之外,为了让他有 归属感 ,在GG平台建立两年后才加入的他,还要求 联合创始人 的身份。
接下来的事情,则更为严重。
Forrest和陈欧一起去引入投资,他自己占30%,投资人占10%,期权15%,陈欧35%,CEO拥有对期权的分配权。三个董事会席位,投资人,Forrest和陈欧各占一席。在这种架构下,Forrest和投资人联盟,随时可以把陈欧架空。我问陈欧,你这样不觉得危险吗,会不会企业失控?在当时陈欧看来,Forrest是最值得信任的伙伴,和Forrest联合起来,肯定可以控制公司。
而实际上,投资人是Forrest老婆的同学,这种私下的默契,让陈欧在完全无意识的情况下,从GG的主人变成了客人。
而Forrest在完成股权控制后,遍逐步开始夺权行动。
可以说,那个时候,陈欧依然是最大的股东,,他可以留下来和Forrest进行缠斗,我也会坚决的站在他一边。更何况核心技术代码,服务器,处处都是GG的死穴,Forrest要赶走我们,不是那么容易。但如果团队分裂,两虎相争,GG能走多远?
但陈欧决定暂时离开,出国留学。
陈欧告诉我:一山不容二虎,我和Forrest都在对GG不利,我暂时离开对GG更好。更何况到硅谷后,我也可以给GG带来更多的资源。我们做的任何事,都不要阻碍GG的发展。
07年9月,陈欧离开了新加坡,飞往斯坦福,既为了寻找新的资源带给GG,也为了让这家年轻的新加坡公司避免高层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