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

也谈RIM与黑莓——我能做的只是收藏一款 9900 罢了

字号+作者:鼎读财经 来源:分享财经网 2021-12-07 08:47:18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诞生于加拿大的黑莓公司就像全键盘手机的代名词,就在 2006 年的时候,黑莓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高达48%,但全触控手机的诞生,让黑莓手机在全球智能手机操作平'...

诞生于加拿大的黑莓公司就像全键盘手机的代名词,就在 2006 年的时候,黑莓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高达48%,但全触控手机的诞生,让黑莓手机在全球智能手机操作平台所占的市场...

诞生于加拿大的黑莓公司就像全键盘手机的代名词,就在 2006 年的时候,黑莓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高达48%,但全触控手机的诞生,让黑莓手机在全球智能手机操作平台所占的市场份额从 2011 年 7 月的 21.7% 下跌到了 2012 年 10 月的 9.5% 。2014 年的几款黑莓新机都作出了创新的设计,不知道各位如何看待现在的黑莓呢?

@木斯君:我们或许会在触屏滑动的间隙怀念起全键盘舒适清脆的反馈力,我们或许会在五花八门的 App 环绕下想起拿着黑莓应用不多却简单纯粹的时光。那些双手拿着手机左右手的拇指飞快的揿动,全神贯注的盯着小小的屏幕上闪动的光标的日子,似乎会越来越远,不再复返。

如果放在两年前,我还会大力赞扬黑莓实体键盘所带来的便捷输入体验,但现在我不会再这么说了。各种第三方输入方式的开放,已经能够让我们获得更优质的输入体验。 我找不到任何理由再去回归到黑莓实体键盘手机的阵营中,能做的仅仅只是收藏一款 9900 罢了。

被淘汰掉的只是我们曾经的使用习惯,而非实体键盘手机。

@TailYou:黑莓,说出来就觉得很高大上。在两年前,黑莓应该算是处在一个最低潮的时期,用 无人问津 这个词形容当时的它一点都不为过。很多黑莓粉都在那个时候开始收藏计划了。将时间再拨回 2000 年代,那时的黑莓,在美国的地位是无人能左的。

直至两年前,黑莓开始了涅槃重生的计划,现在的黑莓,开始有了起色。我最开始喜欢上黑莓是因为它家的轨迹球,一上手就放不下,手感太好,而且在当时,这样的操作实在是太出彩了。接着才是它家的全键盘,不过现在已经习惯于虚拟键盘了,似乎已经回不去以前需要按压才能输入文字的日子了。而最近的黑莓新产品,我并没有机会上手玩玩,不过看着让我挺感兴趣的,例如最近很火的 Passport ,真想试试 1:1 屏幕的酸爽。希望黑莓能在创新的路上,继续融入自己的传统,创造更多人喜欢的黑莓产品。

@张小白Amy: 如果说我是对黑莓有感觉,不如说是对全键盘有好感。最初对黑莓的印象就是那个小小的轨迹球,然后就直接跨越到前天见到的 Passport。因为没有用过,所以不能太过于不负责的去说它好用不好用。但是从品牌与外观来说,黑莓就绝对可以勾引不少人的眼光。为什么这么说?随便发了几张到朋友圈,好多朋友都问哪里能买到。

所以从这点来说,黑莓还是讨好了不少人。但是从 Passport 的宽度来说,小白还是没有太大感觉的,机如其名,但是拿着真的不是很舒服。黑莓的出现注定是小众,但是与现在的手机不同的设计,也许会成为它能出彩的资本。谁能确定呢?很多产品看下来都是风水轮流转,说不定哪天黑莓也会成为一股潮流之风呢。

@blackvenom:就算现在智能机屏幕尺寸激增至 6 英寸,但无论双手还是单手,我还是更喜欢九宫格输入方式,所以对于全键盘,并没有并没有太多的情感在里面,而对于黑莓也只是在外观上的赞同罢了。至今为止,我也未有很长使用全键盘,不过在使用过程中并没有传言之中的那么高效好用,反而单手盲打我更是钟情于 Nokia 的九宫格 + 搜狗。

但当电容式触摸按键推出时,除了没有了实体按键的踏实感之外,其他体验无异,而且电容键盘还催生出了很多的手势功能,所以在输入效率上不输实体键盘。现在提及的实体键盘应该更多的还是学生时代的情感,毕竟抬头听课,手下盲打也是触摸按键不可企及的。对于黑莓,前几年推出 Z10,再加上后来会推出的 Z20,所以对我更期待黑莓在全触屏上怎样提升输入体验。

@小啤DGtle:其实自己体验过的黑莓手机也就两部罢了,就是黑莓 9900 和黑莓 Q20 Classic,此两部同样具备了实体的 QWERTY 键盘。新的黑莓 Q20 Classic 但从它名字上可以看出,这是一款向经典机型致敬的重要作品。尽管全键盘手机拥有自身的输入优势,但是在这个全触控智能手机为王的时代,实体全键盘手机却很难成为主流。虽然黑莓手机一向都不是讨好大部分消费群,但不可否认很多黑莓粉丝开始去尝试全触控手机的自身魅力。

近年的黑莓正在改变,但这个改变还远远不够,想要再次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其实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1.鼎读财经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网友所投稿件只代表发稿人立场,如果内容或配图侵犯了您的利益,请联系发稿人或本站编辑3123658318@qq.com 进行删除。

上一篇:政策已开放,民营企业想介入宽带没这么简单下一篇:硬件为主or软件生态,华为与小米的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