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如晨
昨晚,一边吃路边麻辣烫,一边跟阿里一位好友聊天,说起昨日网上一篇文章,就是所谓 马云告诫员工别碰京东:京东将来会成悲剧 ,我说类似标题上周就已看到,当时心里觉得不适。但常识告诉我,肯定有上下文语境。
一早起来,看到马云已于昨晚对这句做了解释,并向京东诚恳地道了歉,自称私人聊天 吹牛 ,部分言论 对京东公司可能会造成无端的困扰和添乱,我深表歉意 。
而昨夜,京东则以白话+文言的形式反击,博取了关注,有人还说京东文案比以前好了。但我觉得,这个话题有许多反思的价值。
【马云道歉背后:被过滤的言论语境】
早晨我继续追问这位朋友,让我帮我咨询,他问了马云助理,回复我说,7月份,马云的确见了方兴东,一起早餐聊天。过去他们熟知,也是浙江老乡。马云当时没把他当媒体人。两人从互联网商业模式聊起,马云谈了很多前沿思考,认为任何商业模式都不完美,但任何成功都有原因,无论淘宝还是京东,都是企业创始人和员工不断投入、坚持和努力,在中国这片土壤做起来,一个不完美的模式慢慢会不断完善。
马云昨晚的解释,一些内容当时跟方兴东聊过。尤其是提到京东,他说,今天的京东已不是昨天的京东,真心关注它不断的努力和变革, 他说,这些内容到了那篇文章、方兴东的书里,被淡去了,火药味浓、博眼球的句子反而突出了。
他还透露,方兴东当初没说要采访,也没提醒马云,自己会录音,未来会成书、出版。
我的印象中,马云从没在公共场合批评过京东。与方兴东显然是一次不设防、私人化的自由聊天,嗨起来的言论,直率可以理解。但作为不是单纯作家的创业者,方未跟马云打招呼就偷录音、写书,隐晦处理言论,突出一种矛盾,有点不合伦理观。
在报社时,我受到的训练是,饭桌上、私密氛围的聊天,不能作为新闻信源。因为受氛围影响,采访对象或者朋友的情绪、言论往往开放、自由,只能作为一种参考。
试想,假如方兴东在马云面前正儿八经放个录音笔,拿出准备多时的写作计划,马云会跟他这么嗨么,甚至会见他么?
当然话说回来,肯定有人说,苛责方兴东没用,反正马云承认说了上面的话,伤了人家京东。我认为,马云道歉表明了他的诚恳,但仍有必要反思一下忽视上下文语境。
第一种语境,马云与方兴东聊天时,是站在整个商业模式角度考虑问题的,并非直指京东一家。他认为阿里开放模式比京东自营模式合理,这无可厚非。
但马云并非否认京东的价值。你能看到,马云有一句 不是我比他强,而是方向性的问题 。还有,乌镇互联网大会上,马云与刘强东曾同时现身,当时他说,阿里就是要创造无数个京东,这表达力,明显就有对京东商业模式的某种认同。
过去一段,我多次点评京东没必要为自营而标榜自营,开放年代,不要认为吸收开放模式特点就自损前程。事实上,京东并没固守自营,开放平台业务占比越来越大,未来超越自营几乎铁定,最近供应商众筹明摆着也是开放动作。而菜鸟物流甚至天猫最新动向也有某种学习同行痕迹。整个互联网业面孔越来越像,在未来趋势上,大家认知类似。
第二种语境,别忽视了马云与方兴东的会面时间。7月已是上市前夜,阿里相当紧张,情绪高昂,私人场合聊天,马云聊嗨商业模式话题,在我看来,反而传递出他对阿里发展路径的自信,跟外界对比京东时,说我不认同你完全自营的物流发展模式,你没有出路,言论嗨了,但也谈不上什么恶意攻击。
你相信刘强东私下从不点评阿里么?京东上市前,外界炒刘强东恋爱话题,当时他怪罪阿里甚至马云出在搞,后来马云出来说他不关心这个,刘强东后来也没再解释。这种事,站在商业角度思考,比针对个人之间的博弈要更合理,事实没那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