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在电影营销中的试水,有点类似此前滴滴、快滴式的比拼,事实证明,这种价格战(它甚至已经突破了价格战的范围,而变成赔本赚吆喝)是无法持续的,当然,电商也不傻,它...
我相信凡是愿意去读这篇文章的人,大致也是对电影有点兴趣的人,你们对于《一步之遥》的评价,或许比我要出彩、一针见血得多,所以本文不是影评 事实上我到现在还没有去看《一步之遥》,但我想说说在过山车般的命运轨迹当中,一些新生的电影营销手法,究竟对这部电影做了什么。
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来看,爆妹能够感知的《一步之遥》营销是这样的:11月12日,以19.9元的价格通过爱奇艺兑换了12月4日零点首映的电影票,如同大部分人购买首映时的心理,是对电影本身的期待很高,即便19.9元的价格上涨几倍,依然会去买。而后经历了审查风波,待预售券终于可以兑换时,大部分影院都显示 紧急加场中 ,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15日的首映礼,可以说是 悲剧 的开始:当日17:00-22:00,为《一步之遥》盛大的首映礼,据说当时最多的掌声出现在电影开始龙标出现时,然后每况愈下,意见领袖们连说好看的勇气都没有,纷纷表示要回去 琢磨琢磨 伤心事不提也罢,总之呢,16日上午开始,各种恶评如潮。
爱奇艺此时的反应倒也很快,16日下午和晚上,分别发送了两次《一步之遥》的预售码兑换通知,价格更是低到了9.9元!
17日下午,其他电商如微信 电影票 也出场了,新用户购买《一步之遥》只要9.9元。爆妹当时留意到,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该条信息阅读量达到了近8万次,如万达等热门院线,小场的座位也在短时间内售出了三分之二以上 这说明,9.9元的票价,如同心脏起搏器一样,还是起了蛮大作用。
在这么多外力的合力下,《一步之遥》也确实没有在首周遭遇滑铁卢,保住了电影院的排片量。根据艺恩数据,从12月18日开始至今,其票房一直保持第一,场均人次也保持在30-50人之间。不过,12月19日周五本应为观影高峰时段,环比变化却是-11%,票房收入较之18日减少。经历了20、21日的黄金周末,《一步之遥》的日产出也未出现《心花路放》近1.22亿的成绩,且在吸金持续力上明显不足 《一步之遥》上映第5天票房就跌到了2282万,而《心花路放》出现2000万是在第11天。爆妹猜测,从公众评论再到私人选择,这中间需要一个时间转换。影响观众是否看电影以及是否推迟看电影的最直接原因,是他所处社交圈的口碑和评价。比如爆妹18日即在朋友圈看到几位朋友的评价,无一例外都说 难看 ,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爆妹的 拖延症 ,也许今后会去看,但不再是因为大家都说好而引发的冲动选择 比如《星际穿越》那样,而是为了验证一下 是否真的很不好看?当然,不是每个人都与爆妹一样,愿意带着一颗好奇心和 科学精神 去看一部 恶评如潮 的电影。通过低价吸引观众的强心剂,火得了一时,却没火过一周。
如果事情就此结束,爆妹也犯不着写篇文章了,爆妹对姜文还是十分喜欢的,看到大家争先恐后要看他失败,也是蛮心疼的。不过昨天,爆妹再次收到爱奇艺的短信,内容如下: 一步之遥首映日零点场与您失之交臂,爱奇艺免费送您4张票
爆妹第一反应是 疯了? 继而一连串的问题涌上心口:白菜价电影票和免费票,到底谁来买单? 就算站着没赚到钱 ,也没必要蹲着给别人送钱啊!中国电影啥时候能走出 唯票房论 的怪圈?但爆妹也不想老生常谈,而是在反思:时下火热的 电影+O2O电商 营销模式,对电影的长远发展来说,究竟有怎样的利弊?
在电影营销 模式创新 方面,《心花路放》最有说服力,但凡多看几部宁浩电影哪怕多看几部公路片的观众,大概都知道这部片其实不怎么样,也绝不是宁浩的诚意之作。然而它的票房收入是无法反驳的,其引入的 电影+O2O电商 互联网营销模式,原理是通过超前点映+预售,给市场带来正向口碑,刺激市场需求,从而在影片正式上映后刺激院线排片信心。根据《心花路放》的官网预售合作平台猫眼电影数据:截止到《心花路放》30日上映前,猫眼预售的票房是1.1亿,而截止到10月9日,《心花路放》的总体票房累计达8.2亿,仅猫眼产出的票房就达4亿,占了全国总票房近半。
但我并不认为这部电影的营销模式是具有重大意义的,道理很简单,它只是在宣传、票价上做文章,没有开拓出电影产业链新的赢利点,也没有厘清票价、院线、制片方以及观众之间颇为复杂的关系。而且喜剧相对于其他类型电影,原本就更容易吸引观众。在电商还没有流行起来的时候,比如《泰囧》,也依然能够获得足够高的票房收入,这是由整个市场环境决定的。所以,《一步之遥》尽管延续了这种营销手法,但无力回天。
通常情况下,一张电影票卖出后,扣除税费,电影院大概能分到50%的票款,片方能分到35%-37%。假设电商和影院的结算价为45元,如果电商在预售场次的票价定为10元,意味着有人要为每张电影票补贴35元的差价。至于这笔钱谁来出,则要看片方和电商的具体谈判结果。
实际上,对于电商的这种 散财童子 式拉票手法,业内人士持审慎态度,比如有报道指出,光线影业宣传总经理曹晓北就坦言, 我们并不是所有片子都这样营销,而是有选择性的针对市场投放 。而对一些制片人来说,他们更希望电商将这种 热情 放在中小成本影片上。
再回到《一步之遥》,参与零点首映场预售票的包括格瓦拉、爱奇艺和微信电影票等,在后续的电影票销售过程中,电商也不断推出9.9元甚至赠送电影票(当然这里面也含有一些时间和影院限制),这其实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因为影响电影票房的主要因素, 理论上 说应该是口碑和忠实观众,但低票价吸引的往往是对价格异常敏感的人群,换句话说,即便不是《一步之遥》,而是别的什么电影,只要价格够低,他们还是会去买 所以,这样的 票房 有意义么?朝鲜的电影还是免费的呢,演员都由国家发工资,这就能促进电影行业发展吗?
电商在电影营销中的试水,有点类似此前滴滴、快滴式的比拼,事实证明,这种价格战(它甚至已经突破了价格战的范围,而变成赔本赚吆喝)是无法持续的,当然,电商也不傻,它的主要目的在于扩充会员、占有市场。但正如上文所说,第一,它吸引的是对价格异常敏感而对电影 无感 的用户;第二,它浪费了优势资源,不利于整个电影行业的均衡发展。所以,我很期待看到,当电商和观众渐渐平息之后,会有新的营销模式出现,它们或许是对中小成本电影的重新包装,或许是开拓出了新的赢利点,总之,我期待看到那样的场景。(微信号:Yingshig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