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

《互联网时代》:细数互联网浪潮中的那些“第一”

字号+作者:鼎读财经 来源:分享财经网 2021-12-07 08:47:18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1971年,28岁的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汤姆林森,坐在BNN公司专门为开发阿帕网项目而成立的实验室里时,突然产生这样一个设想:能不能通过这台冰冷的机器,向另一台'...

1971年,28岁的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汤姆林森,坐在BNN公司专门为开发阿帕网项目而成立的实验室里时,突然产生这样一个设想:能不能通过这台冰冷的机器,向另一台机器上传送...

以下内容为《互联网时代》图书内容的十期精选文摘内容,图文并茂,版权归黑天鹅图书所有,作者授权砍柴网发布,使用需注明来源书名及图书信息。

砍柴网精选十篇文章,每日一篇,以飨读者。

第一封电子邮件

1971年,28岁的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汤姆林森,坐在BNN公司专门为开发阿帕网项目而成立的实验室里时,突然产生这样一个设想:能不能通过这台冰冷的机器,向另一台机器上传送人的温暖呢?汤姆林森牺牲了午休的时间,输入了两百行程序代码后,世界上第一个电子邮件系统出现了。在将一封他自己后来都忘却了具体内容的邮件,成功发送到另一台电脑上时,汤姆林森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发明。不过这个离经叛道的玩闹者,与当年贝尔在发明电话后激动地与助手相拥而泣不同,汤姆林森在发送完人类第一封电子邮件后,特意小声地对身旁的同事说: 别告诉任何人,我可不想让他们说我不务正业。

汤姆林森之所以有如此反应,是因为在他看来,这项在日后被广泛应用的通信手段,不过是他开小差玩的一次小聪明。在那个计算机造价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的年代,计算机的主要功能是用来进行复杂的科学计算。以当时的正统观点来看,利用计算机输入学术论文都是一件极不严肃的事情,更何况用计算机传递悄悄话或是足球比赛结果,那简直是对科技的亵渎。

汤姆林森的 实验 没有立刻引起轰动。这项后来标志一个新时代的发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实验室里上不了台面的玩具。在那个由精英组成的小圈子里,使用电子邮件在网络上窃窃私语成为了一种让人激动不已、而又欲说还休的奇妙体验。1973年一项特殊的专项调查显示,阿帕网上75%的通信量都是电子邮件,这样的结果让负责阿帕网项目的政府官员大为费解和恼火,政府花钱建造这些庞大的基础设施本来是有重要用途的,而这帮家伙却用它来互相发送无聊的电子邮件!而且大多数邮件与建设阿帕网的任务没有任何关系。

第一本电子书

与参与设计阿帕网的汤姆林森不同,对于一个被排除在阿帕网建设之外的大学生来说,哈特对这项神秘的技术抱有宗教般的敬畏。1971年,伊利诺伊大学的大型计算机成功连入阿帕网。这一值得所有学生兴奋的消息很快成为了校园内的重大新闻,所有人都渴望着一睹网络的真容。通过和善的计算机管理员,哈特使用了作为一个学生能想到的一切讨好手段,获得了众多学生梦寐以求的长期使用连接阿帕网计算机的权限,成为了整个伊利诺伊大学唯一能使用阿帕网的局外人。

来之不易的机会,以及跨入网络新大陆的兴奋与崇敬,让哈特油然萌生了一种使命感。坐在计算机前,他用了整整一夜,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将由1308个单词构成的《独立宣言》输入电脑,世界上第一本电子书就此诞生。激动不已的哈特,萌生了一个更为大胆的构想。他希望建立一家网络图书馆,来实现两千多年前一位伟大君王都不曾企及的理想。

拥有图书,是亚历山大时代有钱有闲的贵族阶层的特权,公元前259年,古埃及的新君主托勒密一世,产生了一个收集全世界图书的理想。他举全国之力,花费重金修建了当时全球最大的图书馆,并动用军队和外交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各种图书。经过三代国王近一个世纪的努力,亚历山大图书馆收集到了包括荷马、欧几里得、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等著名学者在内的50万卷手稿真迹。四方学者纷纷云集此地,亚历山大城也因此成为当时世界的文化中心。

计算机面前的凡人哈特,比权倾天下的王者更为幸运,亚历山大图书馆最终在一场大火中灰飞烟灭,但哈特所发起的古登堡电子图书馆计划,即便在哈特2011年不幸去世后,仍然继续着。世界各地爱好读书的网民,仍然源源不断地加入到制作和分享电子书的队伍中来,共同建造巨型的网络图书馆。如今,该计划正以平均每周新增50部电子书的速度扩展着。哈特生前预计,到2015年可用书籍能达到100万本,而实际上,如今的因特网上已经有远超过100万本的电子书供人免费下载。

第一台调制解调器

1971年,成立3年多的英特尔公司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几年之后,随着电脑价格的下降,个人电脑进入高校教室和计算机发烧友的书房。

1978年1月16日,被芝加哥当年最大的一场降雪困在家中的学生克利斯坦森和瑟斯,在相隔几条街道的两部私家电话上,探讨着一个问题: 我们能不能尝试用电话线连接电脑? 当然,你做软件,我做硬件。 两个星期之后,瑟斯发明了一个用于个人电脑间使用的调制解调器,而克利斯坦森则编写了利用这个调制解调器的软件。之后,二人利用这套技术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BBS论坛。为了向更多人炫耀自己的发明创造,克利斯坦森将自己开发的个人电脑传输协议放在论坛上,供计算机发烧友们免费下载和使用。正是这种通过与人分享来展现自我价值的业余爱好者心理,才使互联网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如潮水般迅速普及。

第一个网络摄像头,看咖啡煮好没有

后来成为视频交流基本技术的创意,最初来源于剑桥大学特洛伊计算机实验室一楼的一只咖啡壶。1991年,剑桥大学特洛伊计算机实验室的学生们,为了能随时了解楼下有没有剩余的咖啡而编写了一个程序,并在咖啡壶旁安装了微型摄像机,使咖啡壶的图像可以传递到实验室的电脑上。由此,第一个网络摄像头装置诞生了。1993年,学生们将监控画面连上互联网,没想到全世界互联网用户蜂拥而至,共有240万人次观看过这个名噪一时的咖啡壶。这个摄像头一直保持运作到2001年

第一起网络病毒事件 莫里斯蠕虫

如同人类一样,计算机也会感染病毒。在门类复杂的计算机病毒中,蠕虫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计算机在诞生之初没有病毒,最早的蠕虫是被人为制造出来的。1988年,23岁的莫里斯还是康奈尔大学的一名研究生,他想知道全世界计算机的总数和规模,于是他编写了一种后来被称为 蠕虫 的病毒传到网上。他没有料到,短短12个小时内,美国国防部8500台军用计算机感染病毒,其中6200台电脑瘫痪,不计其数的数据和资料毁于一旦,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上亿美元。这是互联网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感染病毒的事件,它的出现比第一例计算机犯罪只晚了30年。

蠕虫 这个物种刚一出世,就让世界惊出一身冷汗。案件很快被侦破,但纽约州法庭却迟迟无法给莫里斯定罪,因为如何为制造电脑病毒这类行为定罪,在当时还是一道难题,直到1990年法庭才作出缓刑、罚金的处罚。今天, 蠕虫 病毒家族已经壮大到成千上万种。莫里斯先生不会想到,当年他出于好奇制造的病毒,已经在互联网世界落户生根,可以人为制造、按需复制、定向传播,是不法分子喜欢的秘密武器,是网络空间挥之不去的顽疾。

从1988年至今,病毒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互联网改写了病毒的传统定义,它不再是天然产生的物质,而是人为编写的武器,并且,病毒的数量和复杂性都在上升。

2000年5月,一种叫 我爱你 的电脑病毒在全球各地迅速传播,4500万台电脑受到攻击,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亿美元。

互联网商业化元年

1994年被视为互联网商业化的元年,从这一年开始,电子商务网站eBay(易贝)、亚马逊、网络游戏《子午线59》、即时通讯工具ICQ、电子邮件Hotmail等众多网络服务开始产生。新闻、资讯、游戏、娱乐、购物等各类网站纷纷出现。1994 2000年间,2000万个.com域名被注册。

1994年,一位伊朗裔的软件工程师奥米迪亚正在为实现他女友的一个愿望而苦思冥想。奥米迪亚的女朋友酷爱Pez糖果盒,却为找不到同道中人交流而苦恼。奥米迪亚想到了互联网,他建立起一个拍卖网站 eBay,希望能帮助女友及全美的Pez糖果盒爱好者交流和交换糖果盒。令奥米迪亚没有想到的是,eBay非常受欢迎,很快网站就被收集Pez糖果盒、芭比娃娃等物品的爱好者挤爆。最终一个网络交易平台形成了。

1994年,29岁的贝佐斯,坐在位于曼哈顿一栋办公大楼39层的电脑桌前,体验着尚未成熟的互联网。这位1986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电气工学与电脑科学系的工程师,当时是某投资银行的高级副总裁。当贝佐斯偶然间发现,网络使用率正以每年高达2300%的速度暴增时,激动地从办公椅上站了起来,望向窗外曼哈顿林立的高楼。一个把人类的交易活动搬上屏幕、搬进芯片、搬上互联网的想法,在贝佐斯的脑海中浮现出来。从此,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亚马逊诞生了。

仅仅用了7年,亚马逊网上书店就达到了美国最大的连锁书店巴诺花了130年才达到的营业额。如今这家在全美50个州拥有700多家连锁书店和600多家大学书店的百年老店,只能在电子商务的浪潮中奄奄一息。

本稿来源:黑天鹅图书《互联网时代》

1.鼎读财经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网友所投稿件只代表发稿人立场,如果内容或配图侵犯了您的利益,请联系发稿人或本站编辑3123658318@qq.com 进行删除。

上一篇:手游媒体:泡沫说太早 “最后一分钟”推手现雏形下一篇:激进的小米唤醒了沉睡的巨狮海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