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凌晨,美国知名科技博客网站GigaOm在其官方网站发出公告,称因资金告罄,公司运营活动全面停止,资产将由债权人全权处理。这家存在了8年多,每月为近650万的独立用户提...
10日凌晨,美国知名科技博客网站GigaOm在其官方网站发出公告,称因资金告罄,公司运营活动全面停止,资产将由债权人全权处理。这家存在了8年多,每月为近650万的独立用户提供优质的科技资讯的科技网站,最终也难逃被迫关站的命运。
GigaOm的关停并非是因为网站本身
Gigaom在其网站上公布一封官方 致读者信 ,并表示网站关停原因是由于无力全额支付自己的债务。GigaOm 创始人Om Malik在其个人Twitter上发表声明称,这是最后一次走出GigaOm,感谢所有人,我会永远想念你们的!
Gigaom目前已经无力全额支付自己的债务,因此公司正在同有权支配所有抵押物的债权人共同努力解决这一问题。现在Gigaom的所有运营都已经停止,我们目前不清楚债权人计划如何处理我们的现有资产,或者是否会基于这些资产展开任何未来运营。就目前而言,Gigaom还不准备申请破产,但我们希望借此机会感谢我们的读者以及社区用户长期以来的支持。
GigaOm是美国Giga Omni传媒公司旗下的互联网科技博客,于2006年7月1号由Om Malik创办,主要关注先锋科技、新媒体、互联网市场动态和互联网创业公司等领域,曾入选由Hitwise评选的前 100名IT新闻博客和CNet最有影响力的100个博客。截止今日,其在Techmeme的Leaderboard意见领袖活跃度榜单上依旧排在第七位。
2012年GigaOm收购了英国卫报旗下科技新闻网站PaidContent。2014年,该网站获得了由里德 埃尔塞维尔等出资的800万美元F轮融资,融资总量达到了2200万美元,在2011年E轮融资时估值已达4000万美元。GigaOm在公告中提到了关站的原因:无力偿还债权人的款项。然而这样的一家稿件质量优异、活跃度高、转载量大的成熟型科技网站,怎么会没有钱呢?
高层人员多次变动是否为关站预兆?
有分析人士认为, 今年2月GigaOm执行主编、知名科技作者Tom Krazit的离职,其实是该网站内部生变的一个预兆。2013年9月上任执行主编的Tom Krazit有超过十二年的撰写科技文章的背景,曾在创投媒体INC、CNET 新闻、ContentNext传媒公司工作,在运营和交易方面都有着经验丰富。在GigaOm发出闭站公告后,Tom Krazit本人也在Twitter 上表示,能与GigaOm中这样一群优秀的科技媒体编辑工作是他的荣幸,但十分遗憾一切都结束的一天来的这样快。
其实在去年的9月份,GigaOm的首席运营官 Paul Walborsky就已宣布辞职。在带领了网站7个年头之后,这位管理、运营经历丰富的COO还是选择了离开,去开拓一片新视野。当时GigaOm的创始人,同时也是Paul大学室友的Om Malik对他的决定表示了理解和惋惜。而早在这之前的2008年,Om Malik便由于身体原因及对网站经营不善的自省而辞去了CEO的职务:
繁忙的工作、不断学习如何经营企业,以及持续更新博客的压力,再加上严重的不良生活习惯 导致我大病了一场 在2008年初决定辞去CEO职务之前,我进行了一番深刻的自省 在日常企业管理方面,我实在是太糟糕了;我发现自己很不擅长处理与广告有关的事务;我发现在编辑团队之外招募合适的人非常困难;我希望继续写作。我永远不希望因为自己的缺点、身体或其他原因置公司及其前途于险境。因此 我将专注于我最擅长的领域 产品和编辑策略。
怀着一腔热血在三十多岁的年纪来到纽约的Om Malik,为了成为科技写手经历了几番坎坷。但即使是白天打工给人搬货出力,他也会在晚上和周末不断地写稿投稿。可以说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坚持让他的事业终于渐渐走上正轨,最终建立了GigaOm。
但是光有热爱还是不够的,在经历了几次公司决策错误之后,Om Malik最终还是离开了GigaOm,进入了true Venture(也是GigaOm几轮融资的投资方之一)。随后公司任命Paul Walborsky为新的首席运营官。
不靠广告的情怀模式是否暗礁重重?
一般说来,国内外科技网站的盈利方式主要为发布广告,虽然这并非长远之道,但可短期内获得高收益。然而Om Malik却在这个问题上看的更高远:
我做的所有决定都是从读者的角度出发,盘旋在脑子里的总是这个问题 Will this make my readers happy ?
不得不承认,GigaOm是一家极具人文情怀的网站,就如网站简介中说的那样:我们希望将科技的影响人性化(Gigaom s purpose is to humanize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追求人性化而非商业化,一直以来以读者的利益至上,力图在软广横流的科技新闻市场中出淤泥而不妖染,这便是对科技创新行业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的Om Malik所希望建立的服务于大众的GigaOm。
然而网站终究还需要盈利,并不希望依赖广告和PV的GigaOm决定另辟蹊径:除充分开展线下活动如举办各种主题大会和科技论坛外,他们扩展了原有的高级分析网络,开拓了GigaOM Pro。GigaOm Pro是一项订阅收费制服务,为企业有偿提供专业又及时的行业研究报告。
尽管Malik曾表示不相信付费阅读的模式会成功,但他认为Pro与博客普通的 短平快 的浅显文章不同,是对企业产品的深度分析,具有相当的市场前景。整合了PaidContent编辑团队的GigaOm将Pro当做了网站的重心。Om Malik曾说:
我只能告诉你,GigaOm的盈利增长非常健康,广告在总营收中的所占份额是最小的;就长远而言,GigaOm Pro绝对是最大的盈利支点。
尽管GigaOm表示今后将详细分析网站失败的原因,但在当今 要么生要么死 的互联网竞争大潮中,理想主义式的模式创新或许本就存在着与生俱来的缺陷,而单靠内容的优秀程度可能也很难完全弥补这种缺陷。
不发软文 vs 拒绝融资,谁是有节操的媒体?
GigaOm坚称自己不以广告为盈利重心的模式是健康而崇高的,但是似乎它的老对家TechCrunch并不这样认为 接受融资的媒体还怎么保持报道的中立性?早在2008年,TechCrunch的创始人Michael Arrington亲自便在自家地盘 无不惋惜 的表达过对GigaOm C轮融资的意见 哎呀你看GigaOm就是不听我的,又融了450万美金。
TechCrunch一直以不拿投资人的钱、做新闻中立的媒体为傲,对GigaOm这样融了又融的网站自然是嗤之以鼻的。但是反过来说,像GigaOm这样不靠广告,纯靠内容(强大的大数据分析报告)和线下(素质较高的论坛、研讨会)挣钱的博客,好像也不能说它没节操。
那么对于科技媒体来说,不写软文 vs 拒绝融资,哪个才是保持媒体中立性的最好方式呢?亦或者说,在物欲横流的当下,真的就犹如一些人的说的那样,新闻中立性早就是历史渣滓、一纸空谈,根本不值一提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每个人都会有专属自己的看法。
但无论如何,GigaOm长堤踏歌而来,重宇乘风而去。有情怀的网站不到最后一秒不会离开它的读者 今天凌晨,GigaOm的编辑们还更新了Apple发布会的新闻。被钱难倒虽然可悲,但也可叹,毕竟他曾是英雄。
在最后用Om Malik一条Twitter结束此文 我觉得我快要哭了。
逐鹿网专注于互联网创投市场,微信公众号:hizhu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