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当前超短期经济政策应精准定向 避免流动性陷阱

字号+作者:fenxiangcaijing 来源:互联网 2020-02-04 08:58:06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超短期政策目标是稳定当前经济,为未来复苏打下基础。因此,需要注重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在达到目标的同时,也需谨防给经济复苏带来大的副作用。  随着全国'...

 超短期政策目标是稳定当前经济,为未来复苏打下基础。因此,需要注重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在达到目标的同时,也需谨防给经济复苏带来大的副作用。

  随着全国疫情进入攻坚阶段,各级政府执行了更为严苛的疫情管制政策。毫无疑问,此次疫情在短时间内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春节黄金周消费大幅下滑,股市刚开盘几近崩盘,世卫组织宣布PHEIC情况下对外贸易不容乐观。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央政府迅速出台各类货币与财政政策来应对经济寒冬。特殊时期,如何科学地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背后应遵循什么样的逻辑?回答该问题,有必要从宏观经济学理论的角度来思考。

  由于我国经济结构的特殊性,此次爆发的疫情除了表现为大的需求冲击外,同样体现为供给冲击特征,且影响可能比需求冲击更持久,具体参见笔者《抗击疫情应注重宏观政策协调和疫后经济复苏》一文的讨论。需求与供给两类冲击特征,为未来疫情结束后的经济复苏工作带来了挑战。这里我们着重从应对供给冲击方面作讨论。

  在生产端,受此次疫情影响最大的当属中小民营经济。原因在于,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和抗压能力较弱,外部融资能力更弱,当受到巨大冲击时,更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和债务违约。因此,此次疫情,中小民营企业首当其冲,面临生存危机。

  在讨论具体政策应对时,需区分疫情期间的超短期政策和疫情控制后的中短期经济复苏政策。与后者不同,超短期政策最终目标是稳定。重点是,在给定目前的疫情管制措施下解决各行各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生存问题。这里之所以强调超短期政策解决当前企业生存问题,是因为该类政策为疫后经济复苏维持了坚实的微观基础,从而大幅提高未来刺激政策的扩张效应。

  目前的超短期政策,应避免广泛且大规模的刺激性政策。在当前疫情攻坚阶段,整体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由于商业银行与企业间存在提供贷款的激励问题,大水漫灌式信贷扩张并不能有效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生存问题。

  经典的金融摩擦理论对此有非常深入的研究,理解起来很直观。基于银行监管要求,商业银行需要控制其资产端风险,从而贷款会更倾向那些相对优质且规模大的企业,因为这类企业贷款相对风险低。面临倒闭危机的中小民营经济,显然不属于上述企业类型,因此无法获得合意的流动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企业抗压能力的不同,大规模信贷扩张会使得上述信贷错配问题被进一步放大。抗压能力强的企业由于更多的流动性而变得更安全,因此银行也更有动力为其提供贷款。相反,那些抗压弱的中小企业,由于流动性短缺而变得更不安全,结果就更难获得银行贷款支持,面临更严峻的生存危机,导致恶性循环。由此可见,在提供信贷方面,政府需指导商业银行精准定向中小企业,避免上述信贷错配导致的政策无效性。

  此外,大规模广撒网式的信贷扩张很可能造成类似“流动性陷阱”的困境,即市场有足够的流动性,但真正亟需信贷支持的实体经济却难以获得合意的流动性。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困境不仅仅会减弱超短期政策的刺激作用,同时也会为下一步经济复苏政策带来副作用,引起所谓的“脱实向虚”。这是因为,如果短期内大规模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而实体经济又由于银行与企业间的激励相容问题无法充分吸收流动性,那些多余的流动性最终可能流向短期回报率高的非生产性部门,引起资产泡沫。这显然不利于疫后的经济复苏。

  总而言之,超短期政策目标是稳定当前经济,为未来复苏打下基础。因此,需要注重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在达到目标的同时,也需谨防给经济复苏带来大的副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苏州市政府出台了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十条政策意见,其中多条政策很好地遵循了上述分析的逻辑,值得各地政府借鉴。

  (本文作者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发展研究员研究员)

1.鼎读财经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网友所投稿件只代表发稿人立场,如果内容或配图侵犯了您的利益,请联系发稿人或本站编辑3123658318@qq.com 进行删除。

相关文章
上一篇:再现58倍涨幅神话期权 对冲风险好工具下一篇:全球大类资产配置下的中资美元债2020年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