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IT互联网业界最热门的词汇莫过于大数据和可穿戴设备,甚至有说法称,他们是未来改变世界的两股核心力量!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吸引了越来越多商业力量的介入,也让很多人对大数据和可穿戴设备充满期待。不过,受技术、市场、用户习惯等多方面限制因素影响,大数据和可穿戴设备在中国的应用还非常有限,无论是产品本身,还是各创新企业的商业化程度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要想让真正的改变世界,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8月31日,百度百家第三期Big Talk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主讲嘉宾为莱克斯 彭特兰(Alex Pentland)教授。他是MIT人类动力实验室主任,全球七大权威大数据专家之一,被业界称为可穿戴设备之父。会上,彭特兰教授重点分析了可穿戴设备、大数据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本次Big Talk的主题是《大数据,开启未来》,从当前最热门的可穿戴设备切入,又融入了社会物理学的很多先进理念,内容非常好,有很多值得深挖的亮点。比如:科技的极大进步,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幸福,还是灾难!
莱克斯 彭特兰(Alex Pentland)教授
事实上,对于这个话题的讨论,早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全球变暖、环境恶化、转基因食品、各种稀奇古怪的疾病 都与新科技的使用有关,更重要的是:其中很多问题根本无解!比如食品安全问题,一面是全球70多亿人等着吃饭,一面是靠自然生长根本满足不了需求的现状。人们抱怨农药残留、催熟剂、转基因等问题的同时,又不得不持续消费这些食品,因为如果不吃,就没得吃!
与大部分巅覆性科技创新类似,可穿戴设备和大数据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诚如Big Talk大会开场时所讲,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设备能读懂人类,也让人类裸奔!面对新的技术创新,我们既不能过于保守,错过发展良机,更不能忽略问题,让未来为现在埋单!对于大数据和可穿戴设备,我觉得以下三点值得深思。
一、判断靠智慧还是靠机器
彭特兰教授表示,在未来的世界里,通过大数据分析,可穿戴设备了解人们的行为、城市效率,以及个人的健康状况,甚至可以用手机给自己的心脏 打电话 .根据分析结果,人们很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
我并不质疑这样的可能性,不过,我觉得就算完全实现了这些构想,对于我们具体的每个个体来说,也未必完全是好事。以医疗为例,不可否认,先进设备的引入,让我们对具体指标的了解更加详细、精准。但,这些冰冷的数据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想要的是 把病治好 。
然而,现在的情况是:你去看病,医先会叫你去做各种检测,而其中大部分检测设备对人体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负面影响。但是,我们没有选择,因为没有这些数据,医生根本 不会 看病了。就算一个小病,医生也会叫你去做各种检测,更要命的是,一圈检测下来,医生可能会告诉你,这些结果没用,你还去做另外的项目。
设备发达后,直接导致了两问题:
1、很多(我相信是大部分)医生丧失了独立判断能力,离开检测数据根本看不了病。
2、医生可以堂而皇之的对自己的诊断结果不负责任。将责任推向设备,或负责检测的人。而检测的人又不是医生,只对数据负责,不对病人负责。
二、大数据的边界
彭特兰教授表示,可穿戴设备的未来,不是衡量自己,而是要测量你和其他人的互动。理论上,只要你站在我面前,并不需要说话,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可穿戴设备获取的实时传感信息,我就能知道你当前的情绪状态、生理反应,甚至是脑子中的想法!
彭特兰教授还举了一个有意思的例子:一男一女约会,双方都不需要说话,而是通过可穿戴设备进行信息交互,互相了解。由于可穿戴设备对自己的喜好,以及对方的特点都非常了解,通过大数据对碰、分析后,就能够判断彼此之间是否感兴趣,然后决定是否继续交往。
是不是很搞笑,但又有此可怕?!
所以,我更关心的是,大数据和可穿戴设备对个人隐私数据的窥探的底线在哪里,在这样一个 裸奔 的时代,我们如何保护个人隐私。然而,这个问题,似乎无解,原因有二:
1、当前,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在竭尽所能挖掘用户的个人数据,包括内容偏好、上网习惯、社交关系、联系方式、位置信息等等。只要你上网,就会留下痕迹,只要你上网足够多,个人信息必然暴露无疑。
2、我们的工作、生活已经不可能离开网络!
不过,彭特兰教授对于安全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彭特兰教授看来,我们需要建立一个 信任网络 , 信任网络 建立的标准包括四个方面:通知(Notification)、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审核(Auditing)、撤回(Retraction)。对于企业来说,需要通知并且得到用户的同意之后,才可以来使用数据。用户对使用自己数据的方式非常明确,并且未来当企业通过其它方式来使用用户数据的时候,需要以某种方式来告知用户。审核则意味着政府或其它第三方组织需要对企业使用用户数据的方式进行监督。而撤回则代表着用户可以事后对自己已经承诺提供的数据进行撤回,用户对自己的数据应该拥有完全的控制权。
对于,彭特兰教授的方案,我不得不说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在中国,要实现这样的 可信网络 挑战巨大!
三、机器为我们服务,还是我们为机器服务
彭特兰教授表示,大数据的一切都关乎人,并且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未来,可穿戴式设备与大数据结合,在医疗、金融、城市建设以及犯罪预测等多个领域都将有深入的应用。随着这些应用的不断延展,人们的工作、生活都会发生巨大变化。
比如,在医疗领域,彭特兰认为,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可以监测人的身体状况。大数据分析可以高效监控和预防传染病。
再如,彭兰特指出,大数据对于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对人们出行习惯和消费行为等数据的分析,可以指导整个城市公共资源的分布;通过对犯罪地点数据的分析,预测出犯罪高发区,然后在这些地区部署更多的警力,就可以极大提高出警效率并且减少资源浪费。
不得不说,这些构想都非常好。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每次科技的大进步,必然会解决当前的很多问题,不过,也会有更多、更难解决的大问题随之而来。前文所提的食品安全、环境破坏、各种新疾病都是血淋淋的例子。所以,而对汹涌而来的可穿戴设备和大数据,我觉得更应冷静思考:我们究竟想要什么?它们能不能给?我们会付出什么代价?
最近一部名叫《超验骇客》的电影非常火。这部电影以超现实的手法,形象地表达出了部分人对科技高速发展的深刻反思。影片讲述科学家威尔遭到一群反科学恐怖分子暗杀,妻子艾芙林将他的精神转入超级电脑的原型机。于是,威尔的 精神 活了下来,并且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威尔思维能力越来越强大。最后,威尔又发明了超级生物复制技术,又将自己的肉体复活。然后,复活后的威尔已经不是原来的威尔了。威尔不再是单纯的进行探索研究,而是逐步演变成追求一种权力,他无所不在,让人无法预料在他的掌控下未来的结局是什么,唯一越来越清晰的可怕事情是没有人能够阻止他
电影中的情景虽然有些夸张,但我觉得,它却有着非常强的现实意义。事实上,我们现在已经尝到了滥用科技的恶果,只不过程度没有那么深,造成的后果没有那么严重。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深刻反思,未来葬送我们的,很可能是我们自己一手创造,并引以为傲的 高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