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

压缩机型,三星沦为与国产手机贴身肉搏的境地?

字号+作者:鼎读财经 来源: 2021-12-07 08:47:18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有消息称:三星电子宣布,该公司明年最多将把智能手机机型减少30%,以此压缩成本以应对利润下滑。虽然三星并未披露具体受此影响的机型数量,但我们也可以看出'...

有消息称:三星电子宣布,该公司明年最多将把智能手机机型减少30%,以此压缩成本以应对利润下滑。虽然三星并未披露具体受此影响的机型数量,但我们也可以看出三星在智能手...

文 小刀马

有消息称:三星电子宣布,该公司明年最多将把智能手机机型减少30%,以此压缩成本以应对利润下滑。虽然三星并未披露具体受此影响的机型数量,但我们也可以看出三星在智能手机市场的策略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以前的机海战术估计也就成为过去式了。一度时间三星在高端市场也获利匪浅,并且和苹果双剑合璧并称高端市场的绝代双骄。

但如今苹果iPhone已经一骑绝尘而去,三星却被中国手机制造商和本国兄弟LG拖住了后退。业绩下滑,利润下滑,市场占有率也下滑,三星在全球智能手机的霸主位置岌岌可危。在这样的背景下,三星压缩机型显然也是压缩成本,控制支出。此举对于三星是不是利好?或许有人会说,苹果也不过是靠iPhone单一品牌打天下,三星收缩战线,专注自己的Galaxy系统产品布局不是很好吗?

不要忘了,全球也只有一个iPhone,当然勉强算的话,小米利用类似的模式和超低的价格,也获得了不错的发展,姑且可以算作另一个异类吧,因为小米也是靠单一品牌打天下。对于三星来说,打造单一品牌,即使Galaxy Note也算在内,是否就可以带来业绩回升,市场回升还很难说。要知道三星一度时间是靠机海战术起家并迅速占据市场的。甚至三星也表示将进入到中低端市场,和中国手机制造商再拼价格,共抢市场。

如果压缩机型的话,三星还能覆盖到多少中国手机制造商的领域和市场?毕竟中国手机制造商不仅仅是小米一个,要知道还有中华酷联,锤子、OPPO、魅族、VIVO等等品牌林立,尤其是联想收购摩托罗拉之后,全球扩张的野心也不小,这都会对三星形成直面的竞争压力。更何况,中国手机制造商善于打造的就是性价比,在性能不低的情况下,价格却低一个档次,这时候,三星依托什么来竞争?

由于中国手机厂商的机型覆盖更多更广,毕竟厂商林立,三星再压缩自己产品线,基本也可以看出三星会被迫让出一部分市场,而集中自己的优势力量在一定的用户区域内寻找再突破的机会,而前提自然是性价比要足够好。其实三星步入业绩下滑的趋势之后,市场就只有苹果iPhone唯一一家攫取高利润的厂商了,三星也基本退出了竞争行列。而沦为和中国手机厂商博弈的时代。

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三星收缩产品线,是为了能收回拳头再次出击。力拼低价市场。但不要忘了的是,中国手机制造商最擅长的就是以价格开辟市场,而且已经取得了不菲的经验和成就。三星也开始杀价,是不是能够再次换回用户的认可?

还有一点不可避免的是,即使在中低端市场三星能够在份额上保持相对平衡,但高利润已经不复存在,三星的架构体系是不是能支持其不断地打价格战呢?对于三星来说值得研究的是中国手机制造商是怎么崛起的?难道仅仅是价格吗?除了价格之外呢,还有别的三星欠缺的东西吗?

笔者观察有几方面也是三星欠缺的。其一是渠道优势。这里的渠道优势不是传统渠道,而是电商渠道,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种营销体系建设,三星还没有玩好。其二是文化优势。可以说三星产品是缺乏一种文化基础的,也缺乏粉丝文化支持。这不同苹果,小米,魅族,华为,酷派等等厂商。其三是成本控制。三星的营销成本很大,这也是大企业病的一种体现,毕竟三星发展到全球相对领先的位置,拥有一个大企业的霸气和豪气,但也会因此无形中增加许多成本支出。此外,三星虽然在产业链有很强的优势,但是真正在手机研发方面却鲜有新意,并且也缺乏知识产权的辖制能力。这一点不如苹果。或许曲面屏是三星近年来会全力布局的一个方向,但市场的认可度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颇有意思的一点是,笔者还看到一则消息称:韩联社报道,三星电子高层对小米公司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质疑。三星电子专务李明振表示,小米在中国市场表现较好,但其战略能否在中国本土以外的地区奏效还是未知数。这是不是也意味着小米让三星感觉害怕了?

此外,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市场调查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调查显示,2014年第三季度,LG电子北美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为16.3%,是历代最高值。三星电子市场占有率为历代最低24.8%,冠军则被苹果以33.9%的市场占有率带走。可见,三星不仅仅面临着中国手机厂商的竞争,还面对着自己本国对手LG的掠夺。这对三星来说都是一种考验。

未来的市场三星不仅仅要紧跟住苹果的步伐,还要面对后面追击和夹击的中国竞争对手,三星显然开始摇摆了,收缩战线,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被认为是三星必须要做的。如今压缩机型就是具体的举措,但更关键的还是能否让自己的产品在上下竞争中继续保持优势,这是根基,但如今已经动摇了。

(刀马物语)

1.鼎读财经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网友所投稿件只代表发稿人立场,如果内容或配图侵犯了您的利益,请联系发稿人或本站编辑3123658318@qq.com 进行删除。

上一篇:低端机进入品牌时代,芯片厂商成背后驱动力下一篇:程守宗:安全问题太敏感,黑莓暂无进军中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