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我们是否已准备好迎接信息碎片化时代,这已经成为一个发展大趋势。在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信息聚合工具,来帮助我们组织信息、管理信息。是信息技术推进了信息的碎片化...
这些天来,微信朋友圈里一波波刷屏的状态恐怕就是 朋友圈广告 这个话题了。当 朋友圈 广告来袭之时,我们突然发现,张小龙曾经追求的那个纯粹的微信已经不在了。
大多数用户回首这两年来使用微信的经历,心路历程一定是这样的 一开始是七八个亲密朋友之间的插科打诨,那时的微信纯粹、自由,更像是社交工具。而如今,当加入一个个群,加满一个个人之后,关注一个个公众号以后,微信已完全沦为工作的工具。
微信虽然沦为了工作工具,但看似方便即时的微信并没有带来生产力的提升,微信正在无形间拉低了工作效率,而你还浑然不知。
原因在于,从沟通的角度上看,每一个APP根据功能不同、定位不同,使用的人群也有所差异。朋友间的沟通我们会用微信;陌生人社交,我们首选陌陌;而正式的沟通我们一定会选择用邮件 从这一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时代,沟通内容、沟通工具以及沟通场景三者之间是相匹配的。不同的沟通场景决定了不同的沟通工具,而不同的沟通工具也决定了沟通内容的不同。
微信正在降低生产力
沟通便利,却也加剧了信息泛滥;分享快乐,却也增添过度曝光烦恼。就像硬币的两面,微信如日中天之时,用户的无奈也与日俱增。强调永远在线的设计,使得微信成为 QQ 之外的新一代沟通方式,但从另一面来看,也让永远在线成为一种绑架。
上司、同事都渐渐用微信取代短信。老板的一句 微信上也可以交流业务 ,让你被陆续 拽入 二十多个群。微信在变相加重了工作负担同时,也拉低了工作效率。过去只需要集中处理电话、邮件和短信。而如今则需要随时随地关注微信 十几分钟没刷新,你的群就有几百条未读信息。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微信正在模糊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晚上10点之后,领导还会布置任务,痛说革命家史;即便假日在外,同事也在讨论工作。如果不出声,你就out了。可以说,微信已经绑架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回顾张小龙创造微信之初,微信诞生就仅仅只是社交,纯粹的社交。社交的基因也注定了微信的碎片化和娱乐性。一个APP只会擅长做一件事情,微信擅长的终究只是熟人朋友间的亲密交流。而当微信介入工作时,也便呈现了朋友圈成片的代购,动辄几小时的拖沓会议,乱哄哄瞎讨论的人群,以及莫名其妙的跑题群聊。
沟通工具应回归本位
每一个APP根据功能不同、定位不同,使用场景也是早已预设好的。微信本该用于熟人社交,介入工作和生活必然会给人带来不适。所以,每一种沟通工具都应回归自己的本位。因为沟通工具不仅决定了沟通的内容和形式,人们不同的APP上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不同的APP使用场景及使用时间也不尽相同。
术业有专攻,让特定的APP做特定的事,回归自己的本位。这样不仅可以将生活、工作区分开,更有利于将细分的APP功能做到尽可能完善。
微信用来熟人社交、邮箱用于正式交流,陌陌用于陌生人社交虽然微信也可以通过插件的方式也可以进行邮件的发送,通过你身边的人查找功能也可以和陌生人聊天,但我们一定不会习惯在微信上和领导进行工作确认,亦或者用微信与太多陌生人沟通。一个APP只会擅长做一件事情,所以认真的沟通,我们还是会用邮件。这也是为什么在QQ和微信上等诸多社交软件上已经可以收发邮件、进行陌生人社交之时,网易还要深耕邮箱领域推出邮箱大师,唐岩还要探索陌生人社交推出陌陌的原因。
碎片时代如何提高生产力?
在《重来》这本书里,互联网团队 basecamp(原 37signals)做到了十几年维持小团队规模、始终远程办公、又一直稳赚钱。而他们的方法是化零为整,在工作中定下规矩把整个上午或整个下午设成独立时段,保证工作时段完全不受打扰,确保彻底消灭以任何借口扼杀生产力的打岔。
只可惜这个故事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几乎成为了一个童话。如今的我们都像是海边的孩子,满心欢喜地捡拾着洒满沙滩的美丽贝壳,而这些贝壳无比廉价。我们没有耐心大浪淘沙,在亿万沙粒中淘得真金,因为面对碎片化我们只能适应。
或许,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里提高生产力恐怕只能是占用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化零为整,将原有的单一办公软件进行使用场景的扩充 例如,网易邮箱大师为打造移动办公的核心级APP,与知名软硬件结合,扩充移动办公场景,将碎片化的办公场景聚合于原本较重的邮箱之中,深化移动领域的用户体验。这种做法何尝不是另一种 回归本位 。
无论我们是否已准备好迎接信息碎片化时代,这已经成为一个发展大趋势。在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信息聚合工具,来帮助我们组织信息、管理信息。是信息技术推进了信息的碎片化,而信息的聚合也必将再由技术推进。更强的信息整合是未来我们需要的。而我们本身需要做的,则是适应信息碎片化时代,从碎片中系统地聚合我们想要的信息,提升生产力。